在甘肃西部、新疆东部一带,向西势力范围抵达哈密盆地,顽强地抵御了以克尔木齐文化、奥库涅夫文化为代表的阿尔泰部落的东进,使得融合东西方基因型的西域强大势力只能停顿于新疆,驻足不前,否则,也许中华大地上的很多文化人群会更多地融入欧亚大陆草原带西部人群的基因。
但是,青铜时代的草原带风起云涌,青铜武器和马拉战车已经成为强势人群的标准配备,一拨又一拨的草原部族策马飞奔,激烈地争夺地盘和财富,中华大地树欲静而风不止。
距今约3400年前,米努辛斯克盆地内又孕育了一支强大的草原族群—卡拉苏克人群。卡拉苏克人兴起后向相对温暖的南方扩张,从而进入了中国新疆北部草原,成为影响中国西北地区的一支力量。从基因型上看,卡拉苏克人群既有草原带西部人群基因,也有南西伯利亚原住民人群基因。卡拉苏克文化的最神奇之处在于,它与同时期中原地区的强大势力商朝有技术和文化交流。曲柄青铜刀是卡拉苏克文化的标准配备,这种器物与中国北方流行的一些款式很相似;卡拉苏克人使用的陶器风格也与中国北方的流行风格相似。
通过对青铜器演变的分析发现,以米努辛斯克盆地为根据地的卡拉苏克文化和中原地区有过交流,卡拉苏克人的凹格剑、兽首剑、铃首刀剑、弓形器等,都受到了中国北方的影响。在米努辛斯克盆地还发现了少量的三足蛋形瓮,这种器物最早出现在中国山西中部。反过来看,中国北方地区的很多兽首风格的刀剑可能受到了卡拉苏克文化的影响。
为什么相距数千千米的草原强权和中原强权之间会如此“眉目传情”?
卡拉苏克文化纵横草原五六百年,时间跨度涵盖了商朝的大部分时期和周朝早期。在青铜时代,青铜就是当时的高科技、当时的战略物资。相对来说,商朝地处中原,拥有东亚其他势力无可比拟的青铜矿产资源和青铜产量,以及无与伦比的冶炼技术。一个强大的草原强权很自然地会希望“抱大腿”,结交商朝这样的“科技大国”和“资源大国”,希望从商朝那里获得青铜器和青铜技术,哪怕两者相距数千千米。更何况,商朝族群很可能是从北方地区迁徙到中原地区的,他们与北方地区乃至草原带有很深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