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庆余年 第786节(1 / 2)

太后无力地挥挥手,身着白色宫服的长公主李云睿缓缓走进了含光殿的正殿,对着太后款款一礼,怯弱不堪。

太后沉默了少许,又挥了挥手,整座宫中服侍的嬷嬷与宫女,赶紧退出正殿,将这片空旷冷清的殿宇,留给了这一对母女。

太后看着自己女儿眼角的那抹泪痕,微微失神,半晌后说道:“听说这几日你以泪洗面,何苦如此自伤,人已经去了,我们再在这里哭也没什么用处。”

长公主恬静一笑,用一种平素里在太后面前从来没有展现过的温和语气说道:“母亲教训的是。”

然后她坐到了太后的身边,就像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那样,轻轻依偎着。

太后沉默了片刻,说道:“你那兄弟是个靠不住的家伙,陛下既然已经去了,得空的时候,你多来陪我说会儿话。”

“是,母亲。”

太后用眼角余光望着自己的女儿,忽然皱了皱眉头,说道:“试着说服一下哀家,关于安之的事情。”

长公主微微一怔,似乎没有想到母亲会如此直接地问出来,沉默半晌后说道:“不明白母亲的意思。”

太后的眼光渐渐寒冷了起来,迅疾却又淡了下去,和声说道:“我只是需要一些能够说服自己的事情。”

长公主低下头去,片刻后说道:“范闲有理由做这件事情。”

“为什么?”

“因为他的母亲是叶轻眉。”长公主抬起脸来,带着一丝淡淡的萧索,看着自己的母亲,“而且他从来不认为自己姓李。”

太后没有动怒,平静说道:“继续。”

“他在江南和北齐人勾结,具体的东西,待日后查查自然清楚。”长公主平静说道:“另外……范闲与东夷城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最近这些日子,跟在他身边的那位年轻九品高手,应该就是四顾剑的关门弟子。”

“你是说那个王十三郎?”太后说道。

长公主的眉角微微皱了皱,似乎是没有想到母亲原来对这些事情也是如此清楚,低头应道:“是的。”

“数月前,承乾赴南诏,一路上多承那个王十三郎照看。”太后的眼神宁静了下来,“如果他是范闲的人,那我看……安之这个孩子不错。”

太后继续缓缓说道:“太子将王十三郎的事情已经告诉了哀家。”这位老人家叹了口气:“几日来,太子一直大力为范闲分辩,仅就此点看来,承乾这个孩子也不错。”

长公主点了点头:“女儿也是这么认为。”

太后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女儿:“陛下这几个儿子各有各的好处,哀家很是欣慰,所以……哀家不希望看着这几个晚辈被你继续折腾。”

“女儿明白您的意思。”长公主平静应道:“从今往后,女儿一定安分守己。”

“这几年来,陛下虽然有些执拧糊涂,但他毕竟是你哥哥。”太后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眼神里满是浓郁的悲哀与无奈,看着自己的女儿,许久说不出话来。

长公主微微侧身,将自己美丽的脸颊,露在微暗的灯光之下。

太后举起手掌,重重的一记耳光打在了长公主的脸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长公主闷哼一声,被打倒在地,唇角流出一丝鲜血。

太后的胸膛急速地起伏着,许久之后,才渐渐平静下来。

※※※

不清楚范闲是否已经对宫中的局势有了一个最接近真相的判断,如果他清楚这一点,那么一定不会选择进入皇宫,当面对太后陈述大东山的真相,并且交出陛下的亲笔书信,还有那枚玉玺。

在这件震惊天下的大事当中,范闲必须承认,自己那位丈母娘所做的选择,是非常简单明了而又有效果的规划。只要陛下死了,那么不论是朝臣还是太后,都会将那位越来越像国君的太子,作为第一选择。

从名份出发,从稳定出发,都没有比太子更好的选择。

而太子一旦登基,尘埃落定之后,范闲便只有想办法去北齐吃软饭了。但眼下的问题是,范府处于皇宫的控制之中,他的妻妾二人听闻都已经被接入了宫中,他便是想去吃软饭,可也不可能把干饭丢了。

老李家的女人们,果然是一个比一个恶毒。

范闲一面在心里复述着老婊子这三个极有历史传承意味的字,一面借着黑夜的掩护,翻过一面高墙,轻轻地落在了青青的园中。

这是一座大臣的府邸,虽然没有什么高手护卫,但是府中下人众多,来往官员不少,从院墙脚一直走到书房,重伤未愈的范闲,觉得一阵心血激荡,险些露了行藏。

在书房外静静听了会儿里面的动静,范闲用匕首撬开窗户,闪身而入。触目处一片雪一般的白色布置,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头,然后一反身,扼住那位欲惊呼出声的大臣咽喉,凑到对方耳朵边,轻声说道:“别叫,是我。”

那位被他制住的大臣听到了他的声音,身子如遭雷击一震,渐渐地却放松了下来。

范闲警惕地看着他的双眼,将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