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7章(1 / 2)

不等别人说话,惠妃已然道:“太子妃高义,划掉石家二姑娘名字,臣妾说与皇上知道,皇上让把名字添上。”

什么高义,分明是不想自家姐妹出丑。

小选不过是选宫女,皇上从来不放在心上,遴选那日也只是过去应个景,坐一坐便走。

若不是有人从中挑唆,皇上又怎会好生生地去看小选名册,无缘无故把删掉名字添上。

“你可与皇上说清楚了,石家二姑娘名字是我让掌珠划掉的?”先前大福晋被折腾流产,太后就看惠妃不顺眼了,如今又见她挑拨是非,心中更是不喜,话也问得硬邦邦。

她不信惠妃把话说清楚,皇上会为了区区小选名单驳她的面子。

惠妃没想到才过去几个月,太后又跟她翻脸了,慌忙起身跪下:“臣妾……”

一时语塞。

说真话是她从中作梗,没拿太后当回事,说假话等于在太后面前告了皇上一状。

都是千年的狐狸,四妃谁还看不出惠妃在唱什么聊斋,奈何太后动怒,惠妃起身跪下,她们也得跟着。

皇上御驾亲征一去好几个月,谁都没理,只赏了太子妃土仪和唐卡吊坠,足见对她认可和重视。

太子那边治理河道也初见成效,今年夏天雨水比去年还大,年年遭灾无定河居然没有洪汛传出。

听说治理完的河床上都能种庄稼。

反观大阿哥陷在讨债泥潭里拔不出脚来,先与四阿哥扯皮,然后差点和最亲厚的八阿哥反目。

惠妃偏偏在自己式微的时候招惹简在帝心太子妃,不是找死是什么。

三妃跟着跪下求太后消气,一个个脸色都不好看。

“罢了,君无戏言,皇上让添上就添上吧。”太后怜惜地看了石静一眼,警告三妃,“石家两房分了家,以后二姑娘是二姑娘,太子妃是太子妃。”

未尽之言是,若二姑娘闹出什么事来,与太子妃无关。

众人齐齐应是。

石静把自己择干净了,还给了惠妃没脸,目的达到随四妃起身,再没说什么。

皇上御驾亲征,一举剿灭噶尔丹,普天同庆,早朝上自然是一片歌功颂德。

下朝之后,康熙叫了胤礽和明珠到南书房问话,解监国情况。

胤礽说这几个月他有一半时间在河道总督府,朝政多半由内阁处理,请明珠先讲。

六年前,皇上第一次御驾亲征,留了裕亲王监国,让太子观政。结果裕亲王忙前忙后好几个月,却因为太子侍疾不用心,全打了水漂。

被皇上训斥监国不利,里子面子被扔在地上摩擦。

同样的情况,同样的处境,谁也摸不准皇上的脾气,太子推了他出来试探,用心何其阴险。

明珠也没客气,把太子夸了一个天上有地上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恨不得亲手扶他上位,亲眼见证一代圣主明君诞生。

康熙面无表情,又问胤礽。

胤礽谦虚两句,如法炮制夸明珠。说他多谋善断,知人善用,带领内阁将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条,一个人撑起整个朝廷的运转,毫无压力。

听完两人商业互吹,康熙就知道自己远征期间留下太子和明珠这对组合监国,再明智不过。

太子忌惮明珠,不敢乱来,一心一意扑在河道总督府。多灾多难的无定河,今年平稳度过汛期,河两岸庄稼大丰收。

明珠更怕太子,不敢搞事情,兢兢业业处理朝政,倒也没出什么纰漏。

康熙继续商业互吹模式,把两人都夸奖一遍,挥手让胤礽退下。

明珠也想走,却被留了下来,听皇上吩咐梁九功:“把大阿哥,四阿哥和八阿哥叫来问话。”

作者有话要说:

明珠:危!

第68章 找对路

皇上御驾亲征,只带了三阿哥,五阿哥和七阿哥,留了大阿哥,四阿哥和八阿哥在京城替国库讨债。

据说跟去的三位阿哥表现可圈可点,尤其是三阿哥,不管是带兵还是粮草运送,丝毫不输大阿哥。

还比大阿哥沉得住气,在战场上的表现十分亮眼。

五阿哥相比三阿哥,虽然表现平平,但因为他从小养在太后身边,与蒙古八旗更为熟稔,号召力非常强。

七阿哥身有残疾,不良于行,只在后方督运粮草,做事尽心,没有出现任何纰漏,也属难得。

平日有太子和大阿哥珠玉在前,掩盖了后头阿哥们光芒。此次出征,两座大山被搬走,才让皇上看见其他儿子优异表现。

反观大阿哥这边的差事,实在一言难尽。

明珠有心帮忙,奈何太子不作为,朝政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同时还要费心关注太子那边的一举一动,分身乏术,有心无力。

明珠站在原地,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偏偏走不了,只得留下跟着吃挂落。

胤礽走出乾清门,只觉天高气爽。

阳光有些刺眼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