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曾经在齐鲁大地搞风搞雨的前赵王之子,神情颇为憔悴。
而后,前赵王之子陈渊,随着睿亲王府上的管家,进入厅堂,朝着多尔衮拱手道:“陈渊见过摄政王。”
多尔衮点了点头,说道:“赵王免礼。”
陈渊朗声说道:“惭愧,山东乱战一事,小王无计可施。”
多尔衮道:“也不怪赵王,谁知那卫国公竟如此奸狡,水淹兖州府城,否则,等到边塞兵马策应以后。”
正在两人叙话之时,却听多尔衮府上的管家,快步进入厅堂,开口道:“王爷,孔衍圣公的儿子孔有德泛舟渡海,前来拜见王爷。”
就在这时,多尔衮府上的管家,快步进入厅堂,对着多尔衮说道。
多尔衮面上微动,说道:“孔家的人来了?都请过来。”
这样子,山东兵乱的主角如今真是凑齐了。
不过,如是山东孔家之人过来,或可借孔家之口,论证他大清才是华夏正统?
或许,还可以借这位前赵王之子陈渊之口,将那汉皇当初是如何窃取皇位的事儿抖落出来,让那汉皇失了法统。
不大一会儿,就见一个年岁约莫二十六七的年轻人过来,正是孔懋甲的儿子孔有德。
孔有德快行几步,“噗通”一声跪下,说道:“孔衍圣公之后,孔有德见过大清摄政王,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
……
主线卡文,新副本可能需要酝酿一下,第二更别等。
第1281章 真是一天问三遍,珩大哥,你嘛时候
清国,摄政王府
多尔衮此刻,坐在一张铺就着竹席的梨花木椅子上,脸上神情威严无比,凝眸打量着那跪在地上的青年孔有德,问道:“你是孔衍圣公的后人?”
孔有德声音中似乎带着几许哭腔儿,喊道:“小的正是孔氏子孙,摄政王,想那汉廷无道,罗织冤狱,加害我家父,还请摄政王给孔家做主啊。”
多尔衮点了点头,目光咄咄,说道:“我大清乃为天命之国,素来仰慕孔家圣贤,如今,那大汉无道,残害圣贤之后,当吊民伐罪,现在还请孔兄在我大清礼部担任右侍郎一职。”
大清六部设满汉尚书、侍郎等职,而汉人侍郎也在其列。
多尔衮说着,将一双威严目光投向孔有德,道:“孔家后嗣暂且稍安勿躁,先在盛京安顿下来,待本王奏明皇上,再给孔家正名,追赠封号。”
正好以此打压那汉廷在天下读书人心头的威望。
说话间,多尔衮看向一旁的管家,道:“将礼部衙门不远处的一间宅邸,原是肃亲王豪格的宅院,腾空干净一些,让孔家一同过去。”
管家拱手称是。
而后,孔有德躬身行了一礼,说道:“微臣谢过摄政王。”
“报仇的事儿倒先不急于一时,现在有一桩事儿还需你帮忙。”多尔衮道。
孔有德拱手道:“摄政王,我少习武艺,也能带兵打仗,如摄政王有所吩咐,必当赴汤蹈火,义所不辞。”
多尔衮微微颔首,说道:“能有这份心就好,我大清猛将如云,倒不需衍圣公后人亲自提刀上阵,与敌寇厮杀。”
孔有德闻言,也不好多说其他,只得拱手称是。
待孔有德在多尔衮府上得到管家引领而走,多尔衮脸上现出一抹思忖之色。
旋即,多尔衮看向一旁的陈渊,沉吟片刻,说道:“赵王,如今朝中的情况,应该也有所了解,如果想要一雪山东前耻,为肃亲王报仇,却无暇顾及,现在我大清国尚需派兵出征倭国,无暇在九边与汉廷缠斗。”
陈渊拱手道:“摄政王,汉廷内部尚有不少秘辛,足以让汉皇威望扫地,小可之意是帮助摄政王对付汉廷。”
如今,白莲教总部在山东被一锅端,陈渊手里也没有了多少筹码可以与多尔衮交换,此刻不仅姿态放的很低,也主动想出这般败坏汉廷名声的主意,而这无疑正中多尔衮下怀。
多尔衮想了想,点了点头,问道:“那稍后,本王就派人与赵王对接,看如何绸缪此事,再论其他。”
陈渊闻言,拱手称是。
而后,也不多言,离了多尔衮府上。
待几人离去,多尔衮脸上凝重之色,并未因为接下来的舆论战而减少分毫。
为何只要一对上那卫国公贾珩,他大清就诸事不顺,天下难安?
……
……
神京,大观园,栖迟院
贾珩与甄兰和甄溪叙了一会儿话,轻轻拉过那雅若的纤纤素手,低声说道:“雅若妹妹,不妨在府中多待几天,等候着罢。”
雅若轻轻“嗯”了一声,将螓首依偎在贾珩的怀里,道:“珩大哥,我要不随着珩大哥一道去罢,我不会给珩大哥添麻烦的。”
贾珩朗声道:“前线战事颇多不协之处,雅若妹妹莫要跟着了。”
只怕他前去查边之时,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