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蔡权有种捅了马蜂窝的感觉,他同样也有棘手之感。
贾家赦珍之流,自然是废物点心,不值一提,但背后的四王八公,牵一发而动全身,就连崇平帝都要为之慎重,借助文官集团打压、削弱。
蔡权是蔡婶的侄子,与他关系亲厚,他将来还有用,不能被牛继宗折腾没了。
至于四王八公的应激反应,其实倒是正常的,也不是要救贾珍,贾珍已经彻底废了,而是要试探崇平帝的心思。
蔡权脸色一变,怒骂道:“我也觉得这里面有姓牛的在下黑手,要不称病不去?”
董迁皱了皱眉,凝声说道:“上官派差,若是推辞,恐怕更是给他错漏可拿。”
而后,董迁沉吟片刻,说道:“珩弟,你可有主意?”
蔡权目光热切,说道:“兄弟,此事还求你为哥哥支个招儿。”
现在三人团,已经不自觉以贾珩为首。
贾珩沉吟了下,道:“蔡兄,这是危险,也是机遇。”
蔡权眼前一亮,道:“怎么说?”
心道,他心里惧怕得要死,结果珩兄弟却偏偏说是机遇,这……
贾珩想了想,说道:“翠华山贼寇的活动路线,藏匿所在,许大人那里已审讯得一些讯息,如果善加利用,未尝不能顺水推舟,获得一些功劳。那时,或许可以再进一步,这案子于上于下都有朝臣关注,若是蔡兄三二日间,抵定贼寇,趁着这股热度……”
所谓,朝堂大佬都关注的案子,牵涉到翠华山贼寇,结果出来这么一个人迅速抵挡大、这就是后世某些案子上热搜的缘故。
就连前世对于重大案件的定义,都是在全国,省、自治区具有广泛关注的案件。
但这种关注,归根到底还是……领导关注。
这都是一个道理,所以才说是机遇。
蔡权闻言,心头闪过一抹火热,看着贾珩的目光愈发热切,说道:“话是这个理,但不怕兄弟笑话,哥哥于谋兵布局一事,不太擅长。”
让他搜集匪寇藏匿地点,设局围攻,他哪里懂这些?
最多只率领过百人,千人的指挥,已经不是他这种靠血勇而博出身的厮杀将为之了。
第85章 进身之阶(感谢书友“看我九块儿腹肌”的打赏!)
茶寮之中——
蔡权目光期冀地看着对面的少年,道:“珩兄弟。”
他心头所想,自是能得眼前少年随行参赞军务,这样他一颗心才能放下。
但这话就不好出口,纵然是关系再亲厚,也不好一再索取。
更不要说,眼前少年还是新婚燕尔之时,然后随他去百里之外,冒险剿匪?
“蔡兄,你什么时候出发?”贾珩问道。
蔡权道:“两天后,上面催的急切。”
贾珩沉吟了下,说道:“蔡兄,你先从许大人那里将翠华山贼寇的口供抄录一份儿,然后再将京营诸军情形,尤其是麾下所率千人队,麾下各百户的情形,都写个条陈,对了,还有翠华山周方县城的舆图……等明天,我们再碰头商议,尽快拿出个主意,实在不行,我随你一道前往翠华山,反正距此也不过百里。”
因为贾珍之事,他提前与贾家发生剧烈冲突,甚至再进一步对上贾家背后的四王八公,如果再如先前缓慢发育,就有些失之迂腐了。
眼下就需要稍稍调整一下自己的进身之阶。
科举仕途自是要走,并不是他对文官出身有什么执念,这是为来日迅速糅合文官势力的铺垫。
否则,以他前世的从军经历,纵然是从小卒起步,也自信能脱颖而出。
只是,现在可以微调一下,仍可以其他手段闻达于天子。
而他选好的切入点就是……边事。
《三国》书稿第一部完稿,他正好停下来,着重研究边疆之事。
其实心里已有了一些大略,只待实地寻一些论据、材料支撑,否则,纵是求见大人物,也有纸上谈兵之嫌。
蔡权见贾珩愿意为自己谋划,心头大喜,因为心绪激荡,脸颊都现出不正常的红晕,说道:“兄弟,感谢的话,哥哥就不说了,若得渡过此劫,兄弟让我往东我不往西,你让我打狗,我不撵鸡……”
因为心绪激荡,一个大老爷们,甚至说出的话语,略带几分肉麻。
其实事到如今,已是捅了蚂蜂窝,不跟着走,不仅什么富贵荣华都没有,反而有杀身之祸。
董迁正色道:“蔡兄,你心中有数就行,倒也不必说出来。”
蔡权讪讪笑了笑,说道:“兄弟说的是。”
贾珩道:“蔡兄,你我兄弟之间,不必如此客气。”
此次,其实也不全是为了蔡权谋划,而是打算接触一番京营诸军。
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扰乱地方的贼寇,考察京营诸军的成色。
“对了,蔡兄,你麾下军卒可有装配火铳?”贾珩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