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想用我们的名头,嘿嘿,做个千金买马骨的意思,向外人摆些姿态。”
梁询谊拈着颔下胡须,在街上慢慢踱步:
“不过,定海军和朝廷之间,维持着稳定局面,他才有这需求。如果杨安儿所部溃败,朝廷的兵马、南京路遂王殿下的兵马都会攻入山东,而郭节度自然也不会将山东让给别人。三家争抢得火起,保不准就要翻脸厮杀。”
梁持胜连连点头:“如果郭节度决心和朝廷翻脸,官署中摆着一批心向朝廷的书生,有什么意思?保不准闹出什么麻烦来!他若今日任命,明天又褫夺职位,更被外人笑话。所以,他索性暂停会议,等明天想明白了,再作安排?”
梁询谊哈哈笑了两声,略压低些嗓门:“可不止是几个酸腐书生的安排,定海军真要做什么,须得调整调动的事情多了!我看,节帅府在这一晚上,未必商议得出什么结果来!”
“那兄长,我们怎么办?”梁持胜忧心忡忡。
“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办?”梁询谊反问。
见堂弟愕然,他轻笑着道:“莫慌,我们且高卧看着。”
此时,节帅府里。
郭宁在书房坐着,凝神沉思,但又偶尔急躁地起身,看看外头。
“医官怎么说?”他有些恼怒地问道:“想个办法,先把人救醒!问个明白话出来!”
第三百九十一章 生死(上)
书房门外的侍从得了郭宁的命令,按刀大步而行。
没走几步,郭宁把他叫回,拍了拍他的胳臂:“不必去了,医官自有他们的一套,让他们慢慢来吧。”
定海军如今的局面,看似跨有辽海五州,兵强马壮,风光无限。但这局面,建筑在一个关键上头。这关键,便是杨安儿的存亡。
天下有识之士,所见略同。梁询谊来到山东才几天,就已经看出了这一点,定海军内部的聪明人,自然看得更清楚。皆因这个局面本就是郭宁一手造成的。
在郭宁眼中,杨安儿所部,既是为王前驱的棋子,也是阻断朝廷与定海军直接接触的盾牌,更是切断大金与宋国淮东方面的陆上交通,迫使中都朝廷不得不依赖海上走私贸易的好伙伴。
为了确保杨安儿把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郭宁甚至在密州一带展开与红袄军的贸易,用相当划算的价格,卖给了他们不少的武器和粮食。
但是,如果杨安儿所部发挥不了作用,郭宁也会毫不犹豫地将之抛弃。
哪怕红袄军的将士们,多半都是在朝廷治下吃不上饭的可怜人,他们对朝廷,对女真人统治的憎恨,与定海军的将士颇有相通的地方。哪怕定海军中,有些将士和红袄军曾经有过联系,或者本身就曾是红袄军中的骨干人物。哪怕郭宁本人,对红袄军中某些将士颇怀善意。
但成大事者岂能心慈?既然成了一方军政领袖,肩负着数万数十万人的未来,就只能用利益衡量一切,顺势而行,容不得半点温吞犹豫。
郭宁转回身,站在书房门口,自嘲一笑。
在武人们看来,郭宁始终是原先那个刚烈勇猛的战士,实际上,越到了关键时刻,他就越是虚伪和冷血了。
郭宁转回书房,几名核心的部下仍在商议。
徐瑨侧身站在郭宁的书桌旁,将这些日子书房角落的架子上,从录事司的探子近期报来的各种文书,抽出与红袄军战况相关的一部分。
一面整理,他一面道:“最近一份军报是前日的。说的是杨安儿从密州交割了两万石粮秣,遂亲自领军,绕行邳州、宿州一线,意图先破淮上,进而驰骋南京腹里。只看当时局面,红袄军犹自占了上风。”
说到这里,他找出了那份文书,将之递给移剌楚材。
移剌楚材取了看过,点头道:“所以我觉得,就算这场攻势不利,红袄军也尚有余力,不至于崩溃。他们在海岱之间,犹有稳固的地盘,兵马的数量也多。留着他们在,再支撑一些物资,他们依然能隔绝来自中都和南京方面的压力。”
边上骆和尚用力摸了摸头皮,发出沙沙的响声。
他有些遗憾地叹了口气:“我不知淮上的战况怎样。不过,看那使者满身是血的模样,不像是尚有余力。咱们真就不做什么?”
移剌楚材默然半晌:“眼下还不到时候。方才也说过了,我们的准备还远远不足!等等再议论吧,看那使者带来了什么消息。”
说到这里,他也起身往偏厅方向看看。
几个医官还在里头忙碌,也不知在忙些什么。
护送使者来的军士说,此人昨日纵骑奔过高密,身边一个活着的同伴皆无,只说十万火急求援……怎么就狼狈到这种程度了?红袄军动不动就动用数万人,蜂群也似地冲杀,谁能让他们忽然之间吃这么大的亏?
靖安民在一旁问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光听凭使者一张嘴说可不行。录事司派人去打探了么?”
徐瑨欠身道:“派了精干之人全力打探,另外,也发动了我们在红袄军中的几路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