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还是浅胜北方,哪怕寒庶出身,但能有志于学,也能积累下一定的文化水平。
李泰又从其中挑选几员,搭配自家经过培训的一些家人们,进入都水官署担任令史、书令史等,将基本的行政基础先搭建起来。
将家中人事调整一番后,李泰便又着令通知渠盟在事人员,让他们到商原庄来相见。
“恭喜郎君、贺喜郎君,荣迁河使,乡土生辉啊!”
商原赵党长等人第一时间赶来庄上,见到李泰后便是一连串的恭维道贺声。
李泰闻言后便笑语道:“大行台之所以再授新事,也在于乡亲诸位的确治水修渠卓有成效,我今窃据众功,心中也自感忐忑惭愧。邀见诸位,便是立足前事、放眼未来,希望能将吾乡乡德更向上下推广,也需要诸位继续助我,如此事业才能大有可望!”
“郎君谦虚了,乡里故态如何,我等各自清楚。若非郎君入乡,仗义号召、首倡渠事,岂有今日水土祥和之态!无论台府乡野,凡是就此议论的群众,谁能否认郎君首功?”
吴敬义站起身来,一脸正色的说道。
他本来还担任乡团都督官职,按照规定是应该参戍河防的,但却担心耽误了渠盟事务,主动表示负责留守,已经将渠盟事务看得比乡团事情还要重要。
李泰一人得道,当然也要照顾渠盟这些共事乡豪们,但在此之前,他还是问了一下渠盟事务发展如何。
“之前乡里得到郎君继续扩大渠盟人事的指令,某便入周边诸乡逐一采访,别境乡户也都深羡此乡事业,又为渠盟引进愿与共事者上百人家!”
负责外联事宜的吴敬义连忙起身说道,并将一份洛水流域地图呈交上来,里面清晰标注了这段时间加入渠盟的乡户所居位置。
要治水,首先便需要确保民意基础。而在这方面,李泰所组建的渠盟要比霸府和州郡的统计能力更强,渠盟的扩张就意味着乡土人心的聚拢。
“做得好,洛水干流悠长,治水也需要先后权衡。疏浚河渠、增设堰埭,无论朝廷还是台府,都需要从乡情急迫之处着手。渠盟所感召的乡情声音,便是都水立事的优先准则!”
李泰接过那地图看了一眼,旋即便给渠盟加上一层乡情干政的意义,接着又望着吴敬义笑语道:“都水衙署新设,亟待干员参事。只可惜吴都督你尚有乡团事繁,否则我倒希望能将你引入衙署共事。”
吴敬义听到这话,顿时一脸激动的起身表示道:“郎君如此垂青重视,某怎敢傲慢拒绝!乡团少勇不乏,能代替我者亦有,录事李去疾便可足当我用!”
第0135章 都水群属
吴敬义做出这样的选择,倒是不出李泰的预料。
虽然说乱世之中兵马为王,但世道之内能称孤称寡者又有几人?大多数人的诉求,也只是稳定安逸的生活罢了。
考编还是下海,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选择。
吴敬义选择卸甲从政,倒也不可谓之血性已无,之前是没得选,现在人生有了新的选择、新的机会,当然也是按捺不住的。
这就类似于史家兄弟,虽然已经获取了县中的势位,但当有了名正言顺组织和统率乡团的机会时,同样也是按捺不住,希望能够各条路线全面的发展。
而且就算吴敬义离开了军队,由李去疾接掌其部曲,也不意味着他就此失去对这些子弟乡兵的影响力,只是与李泰的联系变得更密切。
其他诸人见到吴敬义有了新岗位,神情也都顿时变得更加热切,各将自己在渠盟所负责的事项详细奏告一番,也都各自盼望能够获得提拔。
看到众人各自踊跃表现,李泰不免想到大行台面前的自己,暗暗感慨人生在世都不容易啊。
“立一事而就一事,这是基本的行事准则。现今龙首渠事仍有未了,渠盟事务仍然繁重,乡里实惠为先,我但居此上下沟通之位,诸位也就不患功名不至。”
先将吴敬义发展进都水衙署,是为了让他有一个更合适的官方身份走访乡里、继续扩大渠盟的影响力,至于其他人的提拔,自然会有,但也不必急于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