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o章(2 / 2)

才虽然也是出身在村儿里,可这种地的手艺老早就还给奴才的老子娘了。现在这一时半会的,可还真记不起来。再说那魏熊,他那可是山匪出身,干的惯的都是打家劫舍的买卖,这就更不会种了。”

周稚宁裹着披风不说话,心里想着还要去哪儿拉些人头回来。

不过刚回了县衙,周稚宁就发现今日的县衙和往日的不太一样,来这里喝汤的百姓们似乎比以往更多了,还有人挤在里头围着一个人。

见到周稚宁过来,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周大人回来了!”

所有人齐刷刷转过头来看向周稚宁,然后人群中间默默地让开了一条路。路的尽头,站着一脸苍白的张班头,搀扶着张班头的姜嫂子,以及笑容满面的刘师爷。

“班头!”周稚宁也是惊喜地走过去,“伤筋动骨还一百天呢,你怎么这么快就来县衙了?也不说在家中多修养几天。”

张班头咳嗽了两声,笑道:“小人在家里躺一天,就白吃县衙一日的米钱,小人的心里过意不去。再说了,小人听说大人您要抢播麦种,想着这时候县衙肯定缺人,就想着自己哪怕是干干煮饭的活计也好,就来了。”

“大人,您还不知道张班头的脾气?就是倔,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他偏要回来,那就叫他回来吧。”刘师爷高兴地说,“这样小人就是煮饭也能有个伴儿了。”

听见这话,周稚宁才发现今日刘师爷居然穿了一件围裙。应该是厨娘那边人手忙不过来,下田的话刘师爷又太过年迈,这才选择去厨房帮忙。

周稚宁摇摇头,看向姜嫂子道:“嫂子,你也这样由着班头。”

姜嫂子只是笑笑,张班头却道:“大人,您可别说了,一听说大人可能会人手不够,拙荆比小人还着急。这不,又窜村窜户地去找了她的那些小姐妹们,别的不能说,只说这饭,就一定能保证大家可以吃上一口热乎的。”

周稚宁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周围人也看着张班头笑,每个人的眼底流淌着的都是善良和暖意。

于是周稚宁松了口,让张班头回了县衙。

与此同时,京城之内。

皇帝站在养心殿的门槛后,稍稍探出头看着漫天的飞雪,不由搓搓手感叹道:“啊,又是一年冬天了。魏闲,你说这是朕登基以来的第几个冬天了?”

魏闲在身后小心地给皇帝披上一件披风,笑道:“奴才记性差,已是不记得了。只知道陛下自登基以来,下了好几场瑞雪。民间都说瑞雪兆丰年,奴才看今年的雪也很不错呢,想必陛下这回也能听到一些好消息。”

“好消息?你指的是谁?”皇帝摇摇头,“朕叫太子去查户籍的事儿,没想到后面倒是牵扯出了一大批人,个个都和三皇子有点关系。朕还没死呢,他们倒为这皇位争起来了。”

涉及到争储的事情,魏闲从不敢多说话。

皇帝也不需要一个太监多说什么,兀自道:“唉,朝廷里的官员们也是。除却赵淮徽与周稚宁之外,没人是真心臣服于朕。朕,放眼天下,居然只有两个天子门生。比起史书上记载的英明帝王们,朕似乎总是差了一些。”

“陛下这可就是说笑了,这天下都是您的,您又正值盛年,还怕没有时间再去开疆拓土吗?再说了,您新提拔的那位周明承大人不是很合您心意吗?您还给人指去了工部,那可是个好位置呢。”魏闲笑道。

“明承啊,他倒是个可用的人。但就是他那个爹……哼,没什么出息。”皇帝哼道,“年轻时候倒也有几分可用,就是老了以后,越来越不中用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