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如英远远看着前面几人坐在高头大马上,不过雨珠细密看得模糊,看不太清面容,不过远看一身正气,听见他们喊了才停下。
在京城脚下,这条路常有人走,他们呢有四个人,崔如英倒不怕遇上坏人。
言世清闻言点了点头,“你们一块跟上吧,我们先过去看看。”
这声音冷冽,让人不禁想起青瓷碗碰撞,刘勇不禁甩了甩脑子,道了声谢。
刘勇回去跟崔如英道:“小娘i,那边同意了,估计一会儿能把树给挪了,姑娘先上车吧。”
崔如英不想耽误别人功夫,飞快爬上马车,不多时刘勇就驾车到了大树倒下的地方了。
这树的树干刘勇两只手也围不过来,而且树长得又长又直,只他一人实在没办法。不过没等他撸袖子,言世清看了看树,喊了两个人。
别人挪树,崔如英不能在车上干等着,便也下了车。
怎么也是请人帮忙,一会儿挪完可以送些点心当做谢礼。
离得近了,崔如英才看真切,这几人一身正气,为首的那个身量最高,身板也结实,看着大概十四五岁的样子。
其他的没敢看,毕竟她是女儿家,还是要顾及一点的。
刘勇一人搬不动,言世清却只叫了两个,都没用得上刘勇,三个人力气大,没一会儿就把树挪开了。
挪完言世清拍了拍手,直起腰对刘勇道:“成了,这雨天有雷劈树,最好别在树下走。”
刘勇笑着点点头,崔如英赶紧给丫鬟使了个眼色,风铃立刻从车里拿了匣子点心,跑过去送上,“公子且慢,今日有劳公子帮忙,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言世清看了两眼匣子,刚想推托说不用,本来他们也要走这条路,算不上帮忙。
却听马车旁边的小娘子出声道:“公子收下吧,一点点心,不是多贵重的东西。”
言世清这才看去,马车旁边的女子亭亭玉立面容姝丽,看着她言世清觉得有几分熟悉。
他又看了看点心匣子,也没贸然开口。
“那多谢了。”
崔如英道:“本就是你们帮了忙,说什么谢呀。”
她去丫鬟道:“我们也上车走吧。”
今儿还得去庄子呢。
耽误了一会儿功夫,也不知道今日还能不能看完剩下的两处庄子。
崔如英打算等到京城之后看雨还大不大,若是不大继续看,要是下大了就干脆回家,明天再出门。
言世清几人骑马回去自然是快一些,等到言家之后,他先回自己院子换了身干净衣裳,跑了一路身上都湿透了,他打算一会儿要去给嫡母请安。
他生母早逝,嫡母性子和善,这些年对他一直不错,言世清早已将嫡母当做生母敬重。
幼时的事有些言世清已经记不清了,他是从娘胎带了弱症,养活一个孩子并不容易,那时祖母母亲日日夜夜守在他身边。
后来祖母去寺里求签,寺里住持说要当女儿养着,先请大夫诊治吃药,等身子养好了再恢复男装。
一日一日的药喝着,别看言世清是男子,可久了依旧嫌苦。
尽管喝了药却没了胃口吃饭,身子是一直不见好,还是后来……
言世清模模糊糊记起以前的事,他想起刚刚见过的女子,又看着自己带回来的点心,心一横把盖子揭开,里面躺着八枚圆滚滚的蛋黄酥。
他以前喝了药就是吃蛋黄酥,太甜的点心他不喜欢,这个最合他胃口。
记忆里给他送过点心的崔如英已经模糊的面容在他脑子里越来越清晰,慢慢和今日见到的小娘子对上。
应该就是,相貌相像又有点心,言世清心里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不过他紧着去请安,来不及细想。
言世清今日是从京北军营回来的,都说虎父无犬子,言父履立战功,他大哥言世安也是位虎将,言世清年纪小,虽然还没上过战场,可是在营中功夫也是数一数二的,经常南下剿匪,也去过南海清剿过倭寇。
保家卫国的事不以在哪儿论,都是干得正经事。
言父也说,如今西北安稳,再想去战场立功难,不如好好剿匪,也是为百姓做事。
到了正院言世清给郑氏请安,郑氏关心他这阵子吃饭如何,而后才道:“这回剿匪辛苦了,在家好好歇两日。”
看着言世清,郑氏也欣慰,谁能想到当初瘦弱不堪跟猫儿似的、担心他哪日活不过去的孩子,如今都长这么高了。
才十三岁,都快赶上他兄长了。
郑氏说道:“晚上让厨房做些好吃的,可有想吃的饭菜。”
言世清笑着道:“吃肉吧,儿子想吃肉了。”
郑氏笑着点了点头,“那好,就做肉,让做个红烧肉再炖个东坡肘子,弄只烧鸡……”
言世清:“再去城南买只烤鸭子。”
郑氏笑着道:“对对,烤鸭子得买。”
言世清干的都是力气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