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9o章(1 / 2)

讲的还都是些类似沈青越小时候看过的成语故事那种,一个典故的前因后果,有什么教育意义。

也就头几遍听,或者像赵舒云这样的年纪能听得津津有味。

沈青越也拉过来椅子凑来听,还给赵舒云撕了条兔腿,瞬间把半教育性质的爷孙交流变成茶话会,等姜竹过来,还端了叠瓜子来。

赵先生直摇头:“快睡觉了,吃这么多不好克化。”

沈青越:“不要紧,年轻人胃口好,您老人家尝尝味,我们多分担,舒云,多吃点儿,多吃肉长得高。”

赵舒云看看他爷爷,见他爷爷没说什么,才向姜竹、沈青越道谢开始斯斯文文又快乐地啃兔腿。

一起住久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赵舒云比才来山上住时活泼多了,但依旧是个很讲礼貌的小朋友,吃东西都规规矩矩的。

沈青越忍不住问道:“舒云,你最喜欢吃什么?”

赵舒云疑惑地看他:“最喜欢?”

沈青越:“嗯,你吃最爱吃的东西也这么吃么?”

赵舒云茫然地眨眨眼,低头看看他啃掉了一块儿的兔腿,不知道“这么吃”有哪里不对。

沈青越:“你喜欢吃什么?哥哥给你买。”

赵舒云想了想:“我想吃白米饭。”

沈青越:“白米饭?就这?”他们平时也吃呀。

赵舒云点头。

他其实最想吃他娘煮的家乡的白米饭。

沈青越:“白米饭,行,好说,明天就给你做。”

赵舒云:“谢谢。”

他想了想,觉得这样不够礼貌,也问:“沈先生你喜欢吃什么?”

沈青越:“我……”

他顿了顿,笑道:“我喜欢吃竹笋。”

赵舒云:“竹笋?”

沈青越:“嗯。”

他朝也竖着耳朵听的姜竹瞥了一眼,视线默默往下面挪,在某处停了一瞬,再轻飘飘转开。

赵舒云:“那等冬笋长出来我去帮你挖竹笋吧!”

沈青越:“好呀。”

第182章 赵先生集

第二天一早, 家业早早起来把他们要卖的东西装好,喊家俊帮他抬箱子搬到村口去。

石生穿得厚厚的, 还裹着碎布拼接的大围巾,戴着今年新做的棉帽子,提着她和家蕙一起做的小手串、花样络子也跟着哥哥到他们的摊位上摆摊。

她们打络子比作坊编竹帘要快,作坊用不完的,就拿到小摊来卖,每次沐休集市能卖十好几串。

平时他们上课没时间来, 祖奶奶看摊子也给她们卖,石生每天都能赚一点零花钱,有时候一两文,有时候能十几文, 集市时候运气好能赚几十文。

她的零花钱除了爹娘哥哥姐姐小叔和师父给,大多都是这么攒来的。

她已经攒了两百多文了, 再攒一点儿就够买麻絮给大家做暖袖了。

祖奶奶、娘和姐姐的要绣花。

爷爷、爹、哥哥、小叔和师父的不用绣花。

师父的可以用鲜艳的颜色, 绣只小鹤或者小狗。

还可以给师父做个靠垫。

头一天晚上石生就掰着指头在算需要多少布料多少麻絮, 还抱着娃娃把小荷包里的钱全倒出来数了一遍, 明天要多多赚钱。

为了吸引人, 早上出门她把小拨浪鼓也拿出来了。

她不会吆喝, 摇摇拨浪鼓也能吸引人。

吕香梅乐意见她出来玩儿, 赚不赚钱是其次的, 多见见人, 不怕生。

怕她冻着, 吕香梅给她裹得严严实实, 跟着她出来把她送到摊子上。

平时都是家业领着石生,今天家业要去作坊那儿给贾先生、赵先生帮忙,还鼓动着姜松跟他一起去, 他们俩不在,吕香梅有点儿不放心。

帮着把桌子摆好,挂东西的竹竿捆好,她又叮嘱石生:“别乱跑,就在摊子这儿玩,要是冷了你们就早点儿回来知道吗?”

石生点头。

“说不明白就找祖奶奶。”

石生再点头。

他们的小摊子紧挨着姜竹奶奶天天摆那个小摊子,老太太能帮着照看两个摊子,不过他们老的老,小的小,吕香梅还是有点儿不放心。

家业就心大多了,利落地把要卖的东西都摆出来,把空箱子往地上一放,从里面掏出垫在最下面的小毯子铺上来,给石生当板凳坐:“一会儿姜壮壮和姜田还来呢,有人买东西你就让他们说。”

石生点头,不止姜壮壮、姜田来,赵舒云、卫元也会来。

他们的小摊子一人占一块儿,凑一起各卖各的,不忙的时候留一两人看所有人的东西,其他人跑去帮人牵马停车,忙的时候则互相帮忙。

石生卖她和家蕙做的小东西,姜松卖自己编的扇子、小竹篮还有他爷爷奶奶做的走马灯。姜壮壮、姜田卖自家晒的菜干,卫元卖他奶奶编的草鞋晒的鱼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