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院,往事不觉浮上心头。
五年前,淮河两岸突发百年一遇的大洪灾。
沿河百姓死伤无数,更可怕的是灾后粮食短缺,十几万灾民流离失所,一路乞讨着涌向周边城镇。
得知此情,皇上派出承恩侯刘宣威前去赈灾。
那些年侯府常年秘密在北地搜寻一味珍奇药材,耗资巨大,承恩侯便打起了赈灾款的主意。
赈灾过程走了个过场,百姓饿死无数,淮河两岸尸横遍野,最终引发民变。
幸亏承恩侯有所准备,一招祸水东引,让淮阳知府程德方背了锅。
成千上万失去理智的灾民蜂拥进知府衙门,将府衙一众官员及程德芳全家乱棍打死。
承恩侯借此机会派发了少量粮食,险险全身而退。
此事震惊朝野,弹劾的奏折雪片般飞进御书房。
程德方已死,无法追查,作为赈灾钦差的承恩侯难辞其咎。
程德芳为政颇为清廉,风评甚好,多数朝廷命官都不信他会贪墨那带血的救命粮款。
况且程德芳死后赈灾款也不翼而飞,众皆以为十有八九是承恩侯监守自盗。
可如今死无对证,不能硬扣承恩侯一个贪墨的罪名,御史们也只能上书要求治承恩侯一个失职之罪。
皇上极为震怒,欲要严惩承恩侯,只是碍于老承恩侯当年的从龙之功,再加上皇后母子日日哭诉求情,一时犹疑起来。
刘宣威贪得了大部分赈灾款,却失了圣心,甚至面临牢狱之灾。
长此以往,恐怕家族要衰败下去,还可能影响大皇子的储君之位。
危难之际,侯府老夫人果断出手,偷偷进宫向皇帝献上了一张古方。
按此方制作的还魂丹具有延年益寿、起死回生的功效。
只可惜药方上一味主药名为还魂草,必须是生长在极寒之地,且药龄在百年之上,方可成药,极为难得。
侯府自老侯爷开始便四处寻访,可惜将老侯爷熬死了也未能如愿。
此药方果然戳中了皇帝的软肋,于是很快便对外宣称,刘宣威虽有失职,却非主犯。
程德芳利欲熏心,罪大恶极,但其本人及家人都已死在灾民之手,不再追究。
现治刘宣威失职之罪,罚俸三年,并责成其父子轮流代皇上巡视极北苦寒之地,不得旨意不可擅自回京。
自此,京城各级官员及勋贵人家,再次见识到了侯府的能耐,愤愤不平的同时对侯府越发忌惮。
五年来,刘宣威父子轮流外出,足迹踏遍北地却一直无果。
皇帝沉浸于自己的长寿梦中,时不时对承恩侯府施恩一番,近期又立了侯府的外孙、皇后之子为太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此次刘照在外半年之久,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长白山之北花巨资购得了一株百年还魂草,对外却秘而不宣。
刘照回京后先悄悄回了侯府,向父亲和祖母禀报此事。
二人大喜过望,不约而同地决定昧下这株还魂草。
不过此事极为隐秘,只有祖孙三人知道,但凡泄露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刘照当即更衣进宫向皇帝回禀,只说已有了还魂草的消息,只是年关将近,北地又过于寒冷,积雪阻了路,行动艰难。
刘照打算回来休整一番,待来年开春定去为皇上将还魂草寻回来。
皇帝极为失望,五年时间过去了,他都快失去了耐性。
然而这等寻求长生之药的事情又不能公之于众,只能依赖于侯府。
不过这次世子颇为自信,一番话重新撩拨起皇上的欲望。
他迫不及待地希望年关快些过去,侯府早些为他呈上仙丹。
于是皇帝忍下性子,恩威并施了一番,便放刘照出宫去了。
且说那古方上除了还魂草,还需要许多极为珍贵的药材做为辅药一同炼制。
这些药材任一株都不是普通人家能轻易肖想的,可对侯府而言却不是难事,早在老侯爷在世时便已收集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