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在7o年代当乘务员 第222节(2 / 3)

能干的时候,大宝子也不缺钱花,可不得好好歇歇。

再说,她的大宝,又不差这几个钱儿。

席家最大的几个三代们也都结婚生娃了,如今都是四代同堂,家里从来都不缺小孩子的声音。

席家老大已经成了粮站的副站长,再过几年也该退休了。

席于飞觉得这时间过得真快啊,刚回来的时候他大哥还不到三十呢,铁塔般的汉子,如今已经都快退休了。

二哥三哥同样,他们现在都是干部,五十五岁退休,算一算也没多少年了。

大姐早就内退了,因为年轻的时候饿狠了,后来结婚嫁人哪怕婆家对她很好,但生了几个孩子伤了身子,到现在都补不回来。梁老爷子的意思就是得好好养,好好休息。所以干脆办了内退,每天不是看看孙子孙女,就是拎着包袱来娘家住几天。

这小日子过得,另外两个姐看着都眼馋。

“说的就是,”云奶奶拿着拨浪鼓逗着躺在床上的另一个娃,“该休息就得休息,别年纪轻轻的整一身病,跟我们似的,天天喝药汤子。”

毕竟也是九十多岁的人了,在农场的那几年又消耗了许多。如今每天都得喝梁老爷子配出来的药汤,偶尔还得扎个针。不过为了身体健康,为了能多陪陪几个孩子,这算什么苦呢?

“老于也该回来了,”曾柳华突然道:“他回去也小半个月了吧?”

于教授那个出国了的闺女回来了,辗转的联系上了人。于教授一听,二话不说就回了沪市,这几天也打了几个电话回来保平安,说是事儿都处理的差不多了,估摸着得回来了。

席于飞那个在沪市的小洋楼也出租出去了,还是老孙他们帮的忙,直接租给了沪市那边的办事处。

沪市的张姨头两年还来探过亲,那边如今发展的比京城还好,她俩儿子也都分了房子,家里老房子拆迁,给了三套楼。

说道这个楼,张姨还说得亏是大宝帮了忙,说房子要紧,让他们趁着便宜,多买两套,哪怕房子小也没事儿。

张姨把这件事听心里去了,还真拿了压箱底的钱买了几间小屋子。

如今一拆迁,换了三套三室两厅的大楼房,别提多开心了。

云奶奶道:“昨天打电话不就说这两天回来吗?沪市的房子都转给他闺女了,儿子拿的是京城这边的房子,两边都不亏欠。”

曾柳华心里其实还有些不太得劲儿。

老于跟他们都算得上正经实在亲戚了,这么多年处下来,人是真的不错。但他那个闺女回来,愣是一面都没见到。

正说着,就听外面小孩子大声叫道:“于爷爷,于爷爷!!”

“哟,老于回来了。”曾柳华放下手里的账本子,摘了眼镜从床上下来,“咋这个时候回来了呢?也不提前打个电话让孩子过去接一下。”

于教授拎着俩包,其中一个已经打开了,露出半兜子的糖果,正在院子里给孩子们分呢。

“少吃糖啊,牙不要了啊?老于刚才我跟婶子还念叨你呢,咋不提前打个电话呢?”曾柳华的大嗓门响起,席于飞把手里的侄孙儿放在床上,也抬脚往外走。

于教授直起腰看着曾柳华,又看了看从后院一溜小跑过来的席于飞,突然眼圈儿就红了,“我,我……我就是突然想回来了。”

虽然他平反的时候闺女也写了信回来,递交了不少文件,让他能快些平反。

但自从自己平反了,寄出去那么多信件收到的却没有几封。家里也安了电话,可是一年都等不到闺女一个电话。

这次闺女回来也是一个人,说了不少国内的坏话,还说以后再也不会回来了。

她这次回来,就是要来问问,国家退还了多少家产,她能分多少。毕竟她当初努力给老爹平反,就是为了不让这些房产之类的东西落到别人手里。

还说老于不应该放弃沪市户口,说京城就是一群土包子,没见过世面的人。又说老于不该卖沪市的房子,沪市房子比京城值钱多了。听说弟弟娶了个二婚的,更是叽叽歪歪了好半天。

老于也不知道自己的闺女到底经历了什么 ,从一个明艳开朗的大姑娘,变成了如今尖酸刻薄的中年妇女。

虽然穿金戴银看着一身富贵,说话时不时还带着英语,但那个斜着眼看人的劲儿,令人浑身都不舒服。

于教授想让她来京城看看自己的“救命恩人”,结果闺女压根不领情,说京城脏,待久了身上容易长跳蚤。

这给老于气的,心脏病都快犯了。

原本还想着多跟闺女待几天,带闺女来京城玩玩,结果闹了一肚子气。把手底下的房产都转到闺女名下,他就立马买票坐车回来了。

等踏进这个院子,于教授觉得,这才应该是自己的家。

他那颗冰冷冰冷的老心,也慢慢的暖回来了。

“这有啥大不了的,反正以后她也不回来了,就当没有这个闺女的缘分。”曾柳华劝道:“你在这里,儿子孙子孙女都有了,还能嫌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