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琼略微思考便知道问题出在哪了,于是问道,你们把这道菜摆在哪了?”
“对方答道,就在他正前面啊。”
“于是下一次吃饭,吴琼就把这道菜放远,把另一道菜放到了王安石正前方。”
“果然,王安石埋头苦吃面前的菜,远处的菜,他看都不看它一眼。”
“其实这件事和王羲之吃墨有异曲同工之妙。”明月还是挺佩服他们的,难吃的菜放得再近她也不想吃,好吃的放得再远,她也要站起来夹菜。
更别说吃墨了,那么苦的东西,她就算再专心,也能立刻察觉到不对,绝对不会再吃第二口。
明月不无忧伤地想道,看来自己这种吃货,是很难像他们那样厉害了。
但她转而想到了和王安石同时代的另外一位有名的吃货,心生宽慰。
苏东坡,因为有你,吃货界更美丽。
“这件事也能看出来,吴琼真的挺了解王安石的。”明月的心情有些复杂。
关于吴琼的记载真的很少,就这两件事,还是她从王安石的事迹里扒出来的。
就像在看男频小说里的镶边女主一样,男主只需要对女主一心一意,再拒绝几个深情的女配,就会得到大家的夸赞,毕竟他本来可以三心二意的。
当然了,拿那些小说男主去跟王安石比较,是对王安石的一种侮辱,但男尊女卑时代的史书,何尝不是一本本男频小说的合集呢?
第35章 东轩笔录,忠义水浒 最值得记忆的点就……
“再有就是王安石和吴琼子女的故事了, 如果说王安石的性格是执拗,那长子王雱的性情应该可以被称为激进,宋史中称他性情阴暗刻毒, 最崇拜商鞅。朝中有人阻碍变法, 王安石与同僚商讨该如何应对时,王雱语出惊人,说把领头的那几个枭首挂于市新法就能顺利推行了,王安石也大吃一惊。”
“而被质疑为精神病的次子王旁, 《东轩笔录》中记载了他身患心疾, 但这一句很难判断他是得了心绞痛还是失心疯,但后文中写, 王旁认为幼子相貌与自己不相仿,于是几次三番想要杀掉这个孩子,幼子惊悸早夭, 此后他和妻子就经常因此事吵架斗殴, 家中鸡犬不宁。”明月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很难依靠这一件事判断王旁到底有没有精神疾病, 但要说王旁是个正常人,那就有点昧良心了, “只能说是因为古代没有准确的亲缘鉴定,才引发了这次惨剧。”
“之前还看到有人问为什么古代没有抑郁症, 其实被记载‘失心’、‘疯病’的应该都是抑郁症吧。”明月想到了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还记得,窦皇后生下李元吉后, 发现他‘容貌异常’,于是不愿意抚养他,窦皇后那时应该就是得了产后抑郁症, 后世都猜测李元吉是返祖了,毕竟李唐有胡人血统,和汉人确实有有一些容貌的差别。”
李世民一怔,阿娘已经辞世十五年有余,记忆中她的音容笑貌已经有些模糊了,而被阿娘讨厌的三弟李元吉,前年已在玄武门被尉迟敬德射杀。
明女郎所说的“产后抑郁症”,应当确有其事。
阿娘那时确实被诊断为“郁证”,肝气不舒,胸闷易怒,但阿耶并不体谅她,反倒当着众多下人的面斥责她不慈,让阿娘整日垂泪。
各朝的医者们也在思考着“产后抑郁症”一词。
“郁证”散见于众多病症之中,症状不一,胸、肝、气、脏,看来后世的医学进行了细分。
再有便是所谓的“亲缘鉴定”,秦汉倒是没什么意见,但唐宋明三朝的医者们都格外疑惑,明明三国之时便已经有了滴骨法,后来合血法也逐渐成为了主流,为何明女郎会说他们没有准确的亲缘鉴定技术呢?
除非滴血认亲法不对!
“既已是怨侣,不如早日分开,但王安石并不因为王旁是自己的儿子就无视他的过错,反倒认为儿媳没有过错,不应休妻,应当和离。王安石甚至担心儿媳因和离一事担上恶名,还亲自为她择选佳婿,把儿媳当做女儿一样嫁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