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天幕剧透我是太宗 第4o节(1 / 3)

但乌日罕这样的侍女不同,这天幕,只认单一的大梁户籍,也是靠着这一点,这两年,抓出来不少探子。

这天幕,除了第一期启动前,一直挂在天上,之后都是一期视频结束就“隐身”,视频开始前又重新连接,怪智能的嘞。

塔娜惊讶过后,新奇地望着天幕,原来世上,真有神迹?

天幕这一期重新连接的空挡,赵王府的王妃匆匆赶来,“妹妹勿怪,这天幕时间没个规律,倒是我来迟了,惊着了妹妹。”

现在是上朝时间,无论是王爷还是公主,都不可能在府上,塔娜身边,可不能没有人看着。

约莫一刻钟左右,天幕加载完毕。

“这次和前两次的时间间隔都挺短的,也不知道这次会说什么。”

大梁上上下下,翘首以盼。

【看到标题的宝贝儿们不要着急哈,虽然这一期的主题是鹤仙给后继者们留下的巨额遗产,但我们这个系列还会继续做的啊,毕竟鹤仙早死几百年了,也没说系列一定要按照时间顺序来讲,对吧?】

塔娜僵硬地转头看向王妃,“王妃姐姐,这就是天幕预言吗?”

是不是预言得太过了?

还是她听错了,王妃姐姐并没有告诉她,以后的圣天子,是现在的太子,外号鹤仙……

民间,则早就被天幕锻炼出来了,叽里咕噜八卦了起来。

“弘德帝的遗产,那不就是整个天下吗?地盘都扩了一圈儿的大梁,嘶,这废帝真不顶用啊!”

这么大的遗产都接不住!

“还有海贸,那国库和私库,得多少钱呐?”

百姓们议论纷纷,纨绔子弟争相辩论,钦明殿外,当事人本人,则终于体会到了元泰帝被当面叫“太祖”的心情。

但是吧……

“孤也挺想要弘德帝的遗产的。”

天幕都有了,就不能隔空把弘德帝的遗产送给自己吗?

百官同时想了想这种情况,嘶……这梦真美!

【我们观察历史会发现,只要王朝能避免二世而亡,那接下来,大概率要么出个有作为的皇帝,要么出个盛世,毕竟,太祖太宗已经给打好了底子,这就是最大的政治遗产。】

赵王有些郁闷,他的儿子本有可能接下这份遗产,然后创造一个盛世,但他儿子独树一帜,给大梁创造了一个废帝,连带着他这个老子的脸,都给丢尽了。

【但在这份基本的政治遗产之外,鹤仙还有两份遗产,很值得单独拿出来说一说。】

重点来了,朝臣开始严正以待。

【第一份遗产,便是开辟新航线的后半阶段,李康将军带回来的那些良种。】

“良种!”

大梁各处,无论是何身份,哪怕是塔娜,听到良种,也不禁激动得站了起来。

良种!从哪里来的良种?能种在哪里?种植条件如何?亩产几何?你倒是快说啊!

大梁君臣,则更是差点喜极而泣,多少期了,提了新作物多少期了啊,这阿婆主总算是记起来该细讲这个了!

还在云南的未来大司农周均,更是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在裤腿上擦了擦手,接过绣衣卫递来的粗纸与炭笔,这一期,他得认真听了,这关系到的不仅是他的责任,更是天下能有更多的粮食,是能让更多人有吃的。

【李康将军带回来的新作物,并非是一次性统一带回来的,而是分批次。

不得不说,永远不要怀疑老祖宗们在挑选食物上的严选,哪怕老祖宗是个将军。】

卫国公一家抬头挺胸,好不得意,虽然李康还没有出生,但那也是他李家的子孙!长得也是他李家的面子!

身为汉家儿郎,将军如何,将军也要了解耕种!屯田,耕种,同样是为将之道!懂不懂什么叫农业大国啊?

【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玉米,土豆,红薯”,直到今天,依旧在我们的餐桌上,在我们的土地里,如今他们的产量已经大幅度提高,弊端也不似大梁之际,但在大梁,这三样作物,却是能救命,能供养出一个盛世的作物。】

“记下来了吗?”

“画下来了吗?”

这一刻,所有人,都安静地看着天幕,哪怕是提醒,也不禁放轻了声音。

【玉米在当时,产量比不上后两个。

高产田的产量,也顶多达到亩产200斤,早期甚至是只有60-150斤,抗病性也远低于现在,更不像现在的玉米那样颗颗分明的饱满。】

听着天幕阿婆主的语气,朝臣忍不住了。

“这后世的小娃娃,简直是何不食肉糜!多一种作物,就多一条路,岂能处处与后世比?”

“亩产固然重要,可也要是综合来看的!”

“就是!既然天幕能单独拿出来说,那就一定是能发挥用处的!”

食物,就没有嫌弃的!

【但放在当时,相较于传统农作物,玉米更为耐寒,耐旱,耐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