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子还没说完,便先开口嘲讽了。
李暮歌本来觉得太子的解释还有些道理,听了大公主的话后,她立马明白过来,这里面有秘密,还跟太子有关。
太子像是被大公主噎习惯了,只无奈笑笑,尽显储君的宽仁。
那副姿态,叫大公主更受不了,要不是为了保持仪态,大公主能立马翻个白眼给太子。
李暮歌近距离围观了一波太子和大公主的斗争,等她看完戏,皇帝已经进来了。
大庄不至于让人动不动就跪,所以皇帝进来,群臣只需拱手行礼便可。
捧着象笏行礼,接着捧着象笏当木桩子,如果没有事情要说,或者当前谈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站着就行了。
李暮歌本以为科举改制一事十分重要,皇帝应该会放在前面说,没想到前头皇帝还是依照往常的习惯,先问了问众臣有没有事情要上奏。
吏部哭各地方官员数量不足,户部哭今年国库不丰,兵部哭军费不够,工部哭地方水利拨得钱款不足以修缮大坝,恐会在雨季决堤。
礼部上奏青龙山祈福一事挺顺利,以后可以经常祈福一下,不求别的,求一求天下太平也挺好。
五部都出面了,刑部自然也就溜达出来,说了一声最近长宁挺太平,没什么大案子。
六部一一开了口,只有刑部一个好消息。
李暮歌听着都心累,要是她天天坐在上头听这些屁话,她估计……
会觉得挺爽的。
这还不爽吗?现代玩个经营游戏都能沉迷到通宵肝钱,眼下可是有一个真实的国家,等你去经营基建,你的一言一行,都能让这个国家变好或变坏,无数人的命运在你的掌握之中,而你的命运,再无人能操控。
近乎于上帝视角,玩家视角的唯一权利,只有你能享受!
是有什么心事才会觉得这不快乐吧?
在底下站着听,当然会觉得心累,因为那些事情跟此刻的李暮歌无关,上头还有个老头虎视眈眈,连放松一下都不敢。
不光心累还身累。
六部冗长的说话时间终于结束了,皇帝提起了科举改制,李暮歌深吸口气,提醒自己打起精神来,该上场了。
她没注意到,当皇帝将科举改制拿出来说事时,提起精神的人不光她一个,好多大臣都一下子精神起来。
“长安,你将你写得折子,与各位大臣说一说。”
皇帝高坐于上位,将任务分配给他十六岁的女儿,群臣纷纷将目光投向第一次上朝议政的长安公主。
只见年幼的公主步调沉稳地走出列来,站到大殿之中,先是冲皇帝行了一礼,道了一声遵命,随后掏出折子,开始念了起来。
李暮歌不过是将之前给皇帝写过的折子念一遍,她都写了好几次折子了,再写一遍对她来说,算不上难事。
群臣还是第一次听到李暮歌的折子。
原本他们都觉得,长安公主在太学读书时没有才名,后来到了国学同样没什么才名传出,想来文采一般,折子肯定写得也一般。
结果和他们所想差不多,李暮歌的折子里确实没什么高大上的句子,大部分都是平铺直述,非常简单易懂。
但要说这折子没有文采,那就大错特错了,有时候简朴也是一种文采,堆砌辞藻,耍弄文学的折子固然才华横溢,但并没有李暮歌的折子好看。
因为折子是处理政务,对于群臣来说,越是简单易懂越好,别让他们费时间去猜测内容,他们没那么多时间!
群臣一边在心里感慨文字简朴,一边又被李暮歌搬出来的数据糊了一脸。
那些数据明明都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可全都列出来,却让经历过所有的朝臣,不禁晃了晃神。
原来每年有那么多寒门学子无法考上科举,入朝为国做事,原来几乎每一次科举里,都有人在舞弊,有人贿赂考官,有人提前购买考题,还有人直接花钱请人来替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