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第一贪官 第124节(2 / 2)

璋看向马皇后道:“咱决定,今晚好好过个中秋,明天就启程去雁门,路上一个月,差不多到地方就九月中旬了。”

“不出意外的话,当初插秧的稻田,就该是一片秋收黄熟之景了。”

“咱要去抽查是否真的亩产六百斤以上,咱还要去看他是怎么个上税法!”

尤其是说到‘怎么个上税法’之时,朱元璋的声音,又明显的低沉拖曳了不少。

马皇后听到这里,自然知道朱元璋的意思,他叶青是升官入朝,还是菜市口斩首,就看他怎么上税了!

想到这里,马皇后也是立马说道:“陛下,这次我也和你同去。”

“同去?”

“你这身子骨,受得了这折腾吗?”

朱元璋本想再说什么,但看着马皇后那尽是期待的目光,还是选择闭嘴了。

他只是看向雁门县的方向,心中暗道:“姓叶的,你可不要对不起你马大姐,你要是让她失望,老子活剐了你!”

也就在此刻,

常侍太监敲门道:“陛下,中书右相胡惟庸求见。”

朱元璋虽然不喜欢这人,但平时都是会见的,毕竟宰相见君王是很正常也很应该的事情。

只是今天是中秋节,他就是不想见。

朱元璋随意打发道:“让他有事明日早朝上说,回家陪妻儿过节去。”

门外,

常侍太监转达了朱元璋的话之后,胡惟庸又客气道:

“烦劳公公再次通报,就说雁门县知县叶青,有八百里加急奏报!”

“如果陛下还不见,臣就明日再奏!”

常侍太监一听是边关来的八百里加急,他自然是不敢耽误。

别说是过中秋节了,

就算是马皇后生孩子,他也得把朱元璋拽出来说事!

第140章:马皇后赐死叶大人,一首歌气炸朱元璋!

“陛下,胡相说是边关八百里加急奏报!”

常侍太监回到御书房之后,也是变得严肃认真了起来。

朱元璋和马皇后听后,也是一改随意的家庭坐姿,当即坐得端正无比。

朱元璋立马说道:“让他进来吧!”

也就在常侍太监离开之后,马皇后也起身行礼道:“陛下,既然是国事,臣妾就先行告退了。”

朱元璋只是点了点头,马皇后就当即转身,安排她的中秋晚宴去。

也就在马皇后离开之后,胡惟庸便撩衣跨过门槛,并行跪拜大礼:“臣胡惟庸,恭请圣安。”

朱元璋也是严肃道:“朕安,起来说话。”

对于李善长和胡惟庸他们干的那些事,朱元璋早已心知肚明,但那归根结底还是皇权与相权的暗中博弈。

只要他胡惟庸把宰相该做的事情做好了,那在明面上还得是君臣和谐的样子。

胡惟庸起身之后,便立马拿出奏折,还故意把写有‘臣雁门县知县叶青拜上’十个字的封面放在上面。

但他却只是一本正经道:“陛下,边关八百里加急奏报。”

朱元璋一看这几个字,也是下意识的眼睛一亮,但紧接着也立马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叶青的特殊性在胡惟庸的脸上看不到,在他朱元璋的脸上也看不到,但他们二人都知道,这个叶青对彼此来说,都是非常特殊的!

但在面对彼此之时,又一点特殊性都不能表现出来。

胡惟庸不表现出叶青的特殊性,是因为李善长对他说过,暂时就当世上就没有这个人。

当然,即便是没有李善长的告诫,他也不会在朱元璋的面前,表现出对叶青一丝一毫的特殊关照。

能坐到这个位置上,他多少都还是有一些道行的。

朱元璋就更不用说了,在面对李善长和胡惟庸二人之时,他绝对不是那个被叶青气得失去分寸的朱重八,他是心比海深的朱元璋。

朱元璋只是看着信封的蜡封道:“这蜡封还没拆,你没看?”

胡惟庸拱手道:“边关八百里急奏,必定是军务,但凡军务奏报,都是右相徐达负责。”

“可魏国公人在玄武湖大营,臣这个不懂军务之人,实在是不敢耽误,只有赶紧面承陛下。”

这番话在朱元璋看来,在明面上确实是很合情合理!

如果他不知道李善长和胡惟庸专门通信商量过怎么对付叶青的话,他还就这么信以为真了。

可他知道这么回事之后,就觉得胡惟庸不看的原因,并不是这么简单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