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侠听罢这番话,心中暗叹定山派不愧是武林泰斗,当今江湖恐怕也只有定山才会如此真心实意地关切同道。但江湖中人最重颜面,谁都不愿第一个开口道出自家难处,只得互相观望,等着旁人先说话。
一时之间,江畔只闻铁马江的怒涛拍岸声,众人皆默然无言。
颜如舜想了想,低声向凌岁寒道:“你刚刚叹什么气呢?”
凌岁寒说出自己适才所思所想。
“我猜你也是想起了青羽门,我也和你差不多。”颜如舜笑了笑,忽然主动站起身来,运起内力将声音传遍江岸,“既然凌掌门这么说,那我就不客气了。在下姓颜,双名如舜,本是一介江湖游子——”
话音未落,四周已响起窸窣低语,群豪不约而同轻呼出“金凤凰”三字。
颜如舜顿了顿,继续道:“但两年前,我与我三位好友曾居于长安无日坊的昙华馆。自长安陷落后,我们漂泊在外已久,而如今长安虽已收复,我们却因要事在身,一时难以归返,甚是牵挂家中情况。今后若有哪位江湖朋友途经长安,可否替我们看看昙华馆近况?”
其实去年她与尹若游曾悄悄回过昙华馆一趟,此刻她却故意隐去不提。而她这请求丝毫不难,于是当即就有几位热心肠的豪侠爽快应下。
一旦有人开头,群豪便渐渐放下顾虑,接二连三道出各自的难处,定山弟子一一记录在册,待日后再议如何相助。
约莫半个时辰后,正当众人聊得热闹时,一直静静坐在其中的梁未絮倏然起身。她声音虽轻,却以内力送出,字字清晰:“在下梁未絮,亦有话要说。”
这一路上受她礼遇的江湖豪杰不少,见是她说话,都给她一点面子,转头望向于她。
“在下的身份,想必诸位都知晓。家父当年受魏恭恩胁迫,不得已追随叛军兴兵造反,而我身为人女,也只能遵从父命。但与反贼同行的那一路上,我眼见山河破碎,实在痛心疾首,愧疚难当。是以家父过世后,我便即刻率部归顺朝廷,可是每每想起昔日犯下的罪孽,我……”梁未絮稍稍一顿,似乎略微有些哽咽,才接着,“我还是于心难安。为赎此过,我已奏请圣上,愿领兵前往河北助王师平叛。此行途经沃州,听闻凌掌门在此召开武林大会,特来赴会,其实也是想问问诸位同道,可有人愿与我同赴河北剿贼?待战事平定,我必向朝廷为诸位请功。届时论功行赏,诸位或可借此机会重振门派。”
这番话确实打动人心。
江湖中人向来不屑与朝廷为伍,若要他们像俞开霁那般接受朝廷官职,当一个朝廷鹰犬,那么自然不会有多少人愿意。但梁未絮此言给了他们一个两全之策——既能行侠仗义,为国为民;待战事平定以后,又可借朝廷封赏重振门派,依旧做个逍遥自在的江湖人,岂不是美事一桩?在场不少豪杰都陷入沉思。
凌岁寒与谢缘觉、颜如舜、尹若游对视一眼,心中疑惑总算解了大半。
难怪梁未絮冒着危险也要前来参与此次大会,毕竟放眼整个江湖武林,也唯有定山派才有这般的威望号召力,能聚齐如此多的豪杰侠客。她想要多多招揽各路豪侠,还非得借定山派搭的这个台子不可。
凌岁寒想通此节,又被梁未絮的无耻气到,冷冷一哼:“好厚的脸皮。”
谢缘觉低声道:“但她以大义相召,怕是会说动不少人。”
“是啊,所以这就奇怪了……”尹若游心底却生出了新的疑问,喃喃道,“会答应随她前往河北平叛的,或许有些是纯粹为图朝廷赏赐,但更多的该是真心想为天下太平出一份力。倘若这些人以后发现她其实并无悔意,甚至还想再掀战火,他们非但不会相助于她,还必将倒戈相向,对她群起而攻之。她招揽这些人,反倒有害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