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马上就要将农具摆进咸阳城的奇物坊,还要给秦王送去一套。
民?间和官府一同?发力,最好让这些农具普及到秦国?的每一寸领土上。
事不宜迟,蒙殊拟定好了关于肥皂和甘油的邀请名?单,亲自回咸阳城发出请柬。又带着?家中的匠人,赶回新村,学习制作农具的技术。
第53章 食堂 小食堂不仅要收费,还要按高标准……
看完农具坊, 蒙殊告辞,赵苏去其他几?家工坊走马观花般转了转,直奔住宅区。
众人在?工坊就已经看到?这一片建筑群, 当时就犯嘀咕,住宅建的有些古怪啊。
等走得近了, 看到?青砖垒起的墙壁,刷上?一层水泥, 再抹上?白灰, 光看看便知道有多坚固耐用。
“院子里怎么这么平整。”钱娘子第一个发现, 还用脚踩了踩,平滑光洁还稍稍带一点斜面。她一看便知, 不管下雪还是下雨, 这样的地面都不会一踩一脚泥,扫扫便能干净如?初。
“水泥倒的地面,这样比较干净。”韩阳替公?子回答道, 住宅区他是天天来的,几?乎每天一个样。
听说这些住宅可以用合同分期付款, 钱娘子当时就动了心思, 但再想想匠人们都是自由民,而他们一家是公?子的家奴。这么一想, 便歇了心思。
“如?果你们想买, 也可以的。”赵苏轻轻松松一句话,让钱娘子俯身跪到?了冰凉的地面上?,谢过公?子的恩赐。
“无须如?此?。”赵苏没有冒冒然就提放良一事, 太过激进的改革往往会造成动荡,甚至滋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家奴就家奴吧,顶着家奴的身份, 但他会给他们相当于自由民的待遇。等时间长了,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放不放良其实也不重?要?了。
这也是他来了这么久以后,慢慢琢磨出来的想法?。有些规则既然根深蒂固,便不要?去挑战他。顶着规则默默做自己想做的事,悄悄进村,打枪的不要?。
一期的住宅已经修建的差不多,特别是石家的那一栋,他们自己划拉了人手来帮忙,现在?已经完工。石家的妇人进进出出,忙着打扫和整理,男人则在?搭建火炕。
钱庄头?看了火炕,特别提了一句,“这东西可真好,以后咱们家也要?搭一个。说起来楚地气候温暖,其实冬日?潮湿阴冷,并不比咸阳好过多少。要?是有这东西,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因为老寒腿下不了地了。”
说者无意,听着有心,赵苏奇怪道:“火炕的制作方法?,朝廷早就下发到?各个郡县,你们不知道吗?”
钱庄头?不仅不知道火炕,也不知道石磨,而且他保证道:“住在?我?们附近的农人,还有旁边的农庄,都不知道这件事。如?果知道,我?们肯定?会用的。”
赵苏苦笑一声,他早该料到?是这种局面。越是远古社会,传播消息的速度便越慢。中间又会因为各种各样主观的客观的因素,阻碍传播。这不是他去秦王那里告一状,就能解决的问题。
可是关于这一点,他现在?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记在?心里,慢慢寻找解决之道。
等到?了回字楼,赵苏就更加满意了,因为这些杂工都想早些住进来,下了工便会来帮忙。屋顶浇着水泥的同时,杂工组织起来,用黄泥做砖搭建火炕。
赵苏饶有兴致的看了一圈下来,发现一部分人专门挖黄泥,一部分人做黄泥砖,有专门负责搭建火炕的,专门搭建灶台的,还有一部分人砍来竹子做烟道。只有木板因为需要?钱,准备等住进来之后,再由住的人花钱定?制。
这就已经初具流水线的分工合作意识,赵苏问韩阳,“是谁这么分配的工作,找来看看。”
不多时,榨油坊的一个匠人就被带到?了赵苏的面前?。
榨油坊多是体力活,没体力也榨不出油来,这个看上?去四?肢发达的匠人以前?是个木匠学徒。最?初到?榨油坊时,是跟着师父给榨油机做木料工件,后来知道榨油工的工钱给的高,便留下来做了个榨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