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o8章(2 / 2)

三一走又是七八年,万一这期间他有什么三长两短,根本来不及召薛三救命。

但没过多久李隆基就又改了主意。

三长两短什么的,根本不存在,他现在可是正当壮年,是一个男人最美好的时候。

——是的,李老三遇到真爱了。

某天他去公府球庄看球的时候,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一位小娘子。这小娘子长得是真好看!肌肤莹润如新雪初凝,双瞳剪水,一笑便漾出两个浅浅的梨涡,娇憨又甜美。

再一打听,原来是弘农杨氏河中房出身,乃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后裔,哎这不也算名门出身,世家贵女嘛。

李老三马上觉得自己又行了,容光焕发、身体棒棒、精力充沛。

杨家已然有意送女入宫,那薛三走就走呗。

反正现在四海升平,又没了太子,下面的儿子们一个个都争相表现,朝堂上也没什么刺头惹他不痛快,何况他虽然已近知天命,但依旧宝刀不老,雄风仍在,放薛三出去个一两年也没什么问题。

于是,出于对自己的信心,李隆基再一次批准了748去米洲的请求。但皇帝也是鸡贼的很,他给薛三派了一直军队随行,说是要奉旨巡视大唐的藩属地,彻底打通大唐通往米洲的商路。

说到底,也是不放心姓薛的,想派人去看看“米洲大陆”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最好能弄清楚那些能救命的神药是怎么培植出来的。

一个皇帝不可能把自己的命脉放在一个臣子手里,尤其是像薛三这样的臣子,能用但不能尽信,毕竟这小子没家没业也没什么弱点,圣人一样最滑不溜手。

于是他派高力士领一队人马同行,出发日期定于后年年初,工部从现在开始,全力督工沿海各船坊造出海的大船。

这要换在以前,朝中肯定会有人站出来说劳民伤财,派军船不远万里前往一座无名小岛,这中间不知道要消耗多少人力物力。

但现在不一样,现在的朝堂没人敢说李隆基铺张浪费,尤其是在太子刚刚被废,全长安都风声鹤唳的大背景下,以李林甫为首的一班文武都牢牢闭紧了自己的嘴巴,半个“不”字都不敢露。

消耗就消耗呗,又不是消耗不起。现在的大唐庶民都能顿顿见油星,安西、安南都护府在羊毛贸易、棉花贸易中赚的盆满钵满,根本不需要朝廷再补贴军费,户部和陛下的私库都十分充裕。

派人去米洲,总比在长安砍人头来的安全啊!反正坐船出海的是高力士又不是他们,用不着担心海上风高浪大,有命去没命回。

高力士心里这个苦啊,有苦说不出,脸上还得保持围笑。

他已是知天命的年纪,虽说保养得当,但体力和精力到底比不了壮年,换在普通人家都应该颐养天年了。

结果他现在不但不能养,还要冒着葬身大海的风险跟着薛三去米洲。偏偏这事儿还推拒不得,陛下口口声声说只信他只能依靠他,他一个做内侍的还有什么好说的,只能含泪叩谢陛下的恩典了。

唉,不说了,他得赶紧去工部走一趟,好好敲打一下工部的将作监和水部司,这出海的大船一定要造的稳当些,得扛得住风浪,他高将军的性命尽托于此了!

第287章 已经是开元盛世了嘛!

李隆基说让高力士带军船出海, 这个决定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大唐海军即将有一批新战船下水。

这不是有钱了嘛,边镇羁縻府也都能够自筹经费,高产的米洲作物让赈灾救济的难度明显降低, 李隆基便批了一笔经费去造新战船。

这一批船本来是为南洋都护府建造的, 南洋都护府四面环海,需要战船在岛屿间巡航, 水师是南洋都护府优先发展的战力。

这次748从米洲归来, 带回来的不单单是土豆、红薯等高产作物, 还有一条从大唐前往米洲的远海航道,以及可以支撑远海航行的新型造船技术,这些都被大壮写进奏折, 上报中书省,最终被工部水都司和匠作监所掌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