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1章(2 / 2)

两线的价钱不贵,量也不大,买起来没有负担,不用担心买多了用不完,织一个长巾或者小披帛还是够的。”

大壮嘿嘿一笑。

“这可是我自己的亲身经验,一旦毛线上了手,那肯定就不甘心只织个巾子,毛线衣毛线裤都要开始制备。”

“我之前不是织过狗毛围脖嘛,我带上围脖的那一刻就想着我要是有一条毛裤该多好。后来统哥你让我带着郯王和张御史织毛裤,我自己测试了一下,二两线对于一个熟手来说,一天差不多就能织完。若是织的不满意,二两线的返工量也不大,所以不会让人生出倦怠之心。看着一天比一天多的成果,织的人肯定不愿意半途而废,第二天还会出来买线。”

“一天一天一天,细水长流,口口相传,名声这不就打出去了嘛。”

原来如此。

这回,748是真对宿主刮目相看了。

听说那些剧情统都就保存了各种各样的营销方案供宿主参考,它是运维统出身,没有这方面的数据储备,没想到它的宿主自己竟然想出一个完整的营销方案!

不愧是它的崽!

748觉得与有荣焉,看大壮这个宿主也越发顺眼。

刚好这一季安西都护府从拔汗那和突骑施的降部收了一部分棉花回来,748便把纺织棉布的任务交给了薛大壮,让他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纺线这事儿大壮现在已经驾轻就熟了,还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轧棉机提了几点建议。

当然他提的建议都是模糊的、概括的,具体实现还要依靠能工巧匠,在这一点上皇帝给与了他极大的支持。

——因为收到了儿子送的羊毛裤和显微镜,龙心大约的李隆基大笔一挥,把最近犯事发卖的工匠都送到了安西都护府,让他们戴罪立功。

这回来的可不止珠宝匠了,还有铁匠、木匠、篾匠和泥瓦匠。

薛大壮先把几个木匠挑出来,让他们配合羊毛工坊打造纺车和轧棉机。为了脱罪匠人们干活十分卖力,不到一个月就给大壮拿出了成品,就连748见了也得赞一声“巧思”。

正当薛大壮打算在龟兹城大力发展棉毛纺织业的时候,一队人也正从长安城出发,风尘仆仆往玛扎不坦城赶。

这队人中有两位文士,一位名叫王焘,一位名叫陈藏器,都是当世很有名望的医家。

王焘在弘文馆任职,乃是太宗之女南平公主之子,算下来还是李隆基的表叔。陈藏器乃是京兆府三原县尉,擅方剂。李隆基搞明白显微镜的用法以后,当即点招太医院和几名民间名医入宫,王焘和陈藏器便位列其中。

此刻这队前往碛西的人马,便是太医院派去玛站不坦城学习“显微学”的。

王焘和陈藏器都身负官职,但痴迷医术的人见到显微镜哪还有能忍得住的,齐齐向皇帝请求去西域学医。

李隆基要的也是这个效果。他觉得不能他一个人被惊吓的,最好全大唐的医官都被吓到。俗话说不破不立嘛,天下的医家也该开开眼界,看看这“显微之下”的万物到底是个什么模样,说不定便有新的方剂和医法诞生。

李琮对他爹的这个想法也是赞同的,毕竟他可是在玛扎不坦城亲自见识过静脉滴注的人,只是苦于此法太过惊世骇俗,无法大肆宣扬。

现在太医院和长安城里的名医自己愿意去,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事。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碛西现在就有现成的例子,薛三用静脉滴注救下的廓落布部族已经在牧场干活了。

是以他特地手书一封,让人骑快马送去玛扎不坦城,叮嘱748要让这些医家见识一下静脉滴注之法。

748收到信之后都给气笑了,合着它之前给李琮上的那些课都白费了唇舌,大蒜素哪是什么病都能治的?而且使用起来有严格的限制和规程,可不是所有病都能给用。

但李琮的大话已经吹出去了,显微镜也被李隆基拿着四处显摆,以讹传讹之下,它要是真拿不出点真格的,老李家这两父子的脸面怕是要挂不住。

748一点也不关心老李家这爷俩的面子,但它十分爱惜它自己的面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