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文豪1978 第874节(1 / 3)

《天朝》第一卷最开始的情节是玄武门之变,之后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隋末的山河崩裂。

以寥寥几千字描写了隋炀帝杨广这个败家子是如何好大喜功的把开皇之治的大好局面败了个精光,再引出了李家父子的「创业故事」。

裘乐的声音很柔和,跟于春来在学校里听那些女老师讲课的声音完全不一样,让人耳朵痒痒的。

但慢慢的,他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她所讲述的小说情节上。

「我就看了这么多。」

讲了几分钟,裘乐就停了下来,

于春来听完觉得心痒难耐,「隋炀帝可真是个败家子啊!」

「不仅是个败家子,还是个疯子。一场倾尽全国之力、竭尽天下之财的战争才刚刚遭遇惨败,数干方将士刚刚捐躯沙场。

他竟然还能为了一已之私二征高丽,实在疯狂。」

「也不能说是疯狂。自西晋以来,中国政治一直都是门阀世族玩的游戏。

天下以智力相雄长,真正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力量只掌握在少数贵族手中,平民百姓们在这场游戏中连配角都算不上,只是养料和耗材。

所以这些上位者和平民百姓天然就有着阶级矛盾,才不会管老百姓的死活。

就像伟人所说的那样,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小说于春来才看了个开头,但结合自身的历史知识,他的见解却赢得了裘乐的欣赏。

见裘乐对这方面的历史似乎很感兴趣,于春来便借着小说的内容继续给她讲了起来。

「”-前面两次东征高丽的失败如果还有情可原,那第三次东征却足以把杨广钉在耻辱柱上。

大业十年,他终于率领好不容易才组织起来的大军兵临平壤城下。

此时的高丽表面上还在顽抗,实则早已精疲力竭了。之前两次大战固然拖垮了隋朝可同时也让小小的高丽元气尽丧。

面对卷土重来的隋朝水陆大军,高丽王高元惶惶不可终日,最后只好低头妥协,他向杨广献上降表。

你想象不到,杨广不假思索的就接受了高丽的请降,然后即刻传令班师回朝。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说「大军三出,未能平贼,劳而无功,吾窃耻之」,连在宋辽之争中一向主和的文官司马光都‘窃耻之」,杨广这个皇帝当到这个份上也是独一份了!

这已经不能叫‘门户私计」了,简直就是拿天下大事当成小孩子过家家。」

于春来不愧是当老师的,只凭着《天朝》开头的不到两万字,便口若悬河做了半个多小时的「阅读理解」。

偏偏裘乐不仅没有反感,还被他这侃侃而谈的姿态所吸引。

吃完了饭,两人轧了快一个小时马路,于春来把裘乐送回了家,两人约定了下周再见面。

目送看裘乐的背影,于春来暗暗发誓,下次见面之前他一定要把《天朝》倒背如流。

第672章 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

《天朝》第一卷于1999年12月15日在《收获》杂志以专号形式发表,迅速在国内各大城市的书店引发了读者的抢购热潮。

即将步入21世纪,国内文学界已经少有引起读者们踊跃抢购的作品了,但这毕竟是林朝阳的新作。

作为他违文坛五年的呕心沥血之作,读者们早已翘首相盼。

《收获》12月专号上市不到两周时间,首印的100万份便销售一空。

临近元旦,各地书店、二渠道和邮局的订购单雪片一般飞向《收获》杂志社,偏偏他们却一点也不积极,竟然宣布不再加印。

广大读者们盼林朝阳的新书盼得饥渴难耐,嗷待哺,你们说不加印就不加印了?

各地书店、二渠道和邮局得到这个消息,人都傻了。

要知道林朝阳在国内读者群体的号召力那是一等一的,各地发到《收获》杂志社的印数可不是几千、几万份,而是几十万、上百万份的大数字。

这么多的印数可都是白捡的钱啊,他们第一次见杂志社有钱不赚的。

催着加印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的打到《收获》杂志社,社里面议论纷纷,尽管大家早就听说了李小琳的决定,但面对着市场如此汹涌的热情,谁又能无动于衷呢?

「真不多印啊?那也太可惜了!」

「细水长流嘛。人家林朝阳的作品不愁卖,拿到杂志发表是情分:

小琳这么做是投桃报李,《天朝》要写六卷呢,明年我们杂志社的业绩不用愁了。

关键是跟林朝阳打好了关系,说不定下本书还给我们。

「你说的倒是有道理。可我听说我小姑子她们一个sx市的新华书店就要订500

份,那天我听说三联书店要追订15万份,要是放眼全国—」

《天朝》专号的热销和缺货成了近几天《收获》杂志社内议论的焦点,事实上不只是在杂志社内部,在文学界和读者群体也是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