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父子有钱,陶玉书也有钱,关键是人家手里握着亚太新闻网和皮克斯动画,都是美股纳斯达克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
比钱大家都不差;论旗下产业的高新技术实力,陶玉书更胜一筹;论跟内地高层的关系,陶玉书更是甩了李家父子八条街。
综合考虑,港府几乎没有任何迟疑的选择了跟陶玉书合作。
陶玉书所掌握的亚太新闻网和皮克斯动画合资成立了一家数码港开发公司,由数码港开发公司,港府出地,双方共同合作,采用ppp模式,直接连招标程序都省略了。
在对外发布的公告中,港府给出了充分的理由:即便公开招标,林氏也是目前最适合的对象。
因为在香江的大企业界,几乎没有哪一家公司比林氏更具发展科技的意志、愿景和能力。
而公开招标,无疑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反而耽搁了数码港的发展。
不过亚太新闻网一家刚上市不到一年,年营收不过千万美元规模,皮克斯动画倒是有些家底,但20亿美元的投资对于两家公司而言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
两家公司一时之间根本拿不出这么多资金,于是二者先后在美股定向融资,筹集了近9亿美元的资金,这才得以撬动数码港项目。
刚刚过去的99年5月,总投资160亿港元的亚太数码港正式启动。
港府向亚太新闻网提供了钢线湾地块作为数码港的基地,该地块最早是英国大东电报局铺设电报电缆的地方。
八十年代港英政府于钢线湾填海,其后土地丢空十多年,这次启动数码港工程,规模庞大,钢线湾地块是香江目前为数不多符合要求的地方。
整个地块占地24公顷,港府方面豁免了78亿港元的地价,还投资了10亿港元用于兴建市政基建,其余建筑费费用则由亚太新闻网承担。
跟李家二公子打着「科技」的名号炒地皮不同,林氏拿到数码港项目之后是真心实意的要发展高新科技。
在征得港府的同意后,亚太新闻网并没有使用香江本地企业,而是引入了沪上陆家嘴开发公司和中建八局。
这两者都是浦东大开发中的排头兵,有好事陶玉书自然要想着自己人。
在亚太新闻网的规划中,总投资160亿港元的数码港包括了6座智能写字楼、1座五星级酒店、1座研究院以及多元化配套设施。
以全资建设作为股本的亚太新闻网最终享有数码港的30年运营管理权,而以土地和基础建设作为股本的港府,则享受所有物业以及配套设施的所有权。
99年正值互联网科技热潮,数码港项目一出手就一鸣惊人。
直接带动了亚太新闻网和皮克斯动画在美股的股价起飞,市值在短短一周之内双双冲破40亿美元大关。
第663章 价值连城的冠军
经济大环境不好,香江繁华依旧,但整个社会的戾气明显加重了。
林朝阳约了刘以喝咖啡,他家就在太古城附近,所以约在了太古城的咖啡厅。
服务生端来咖啡时满脸不耐,杯子与桌面碰撞发出突兀的一声,令人耳膜不适。
林朝阳面色如常,刘以轻轻的摇了摇头,两人当然不可能跟服务生一般见识。
「一场金融风暴,多少人一辈子的积蓄付之东流,烧炭、跳楼自杀的人比比皆是,这样的环境太差了。」
「鬼佬不惜一切代价推高香江地价、房价不就是这个目的嘛。」
林朝阳轻啜一口咖啡,又问:「你们杂志现在怎么样?」
刘以苦笑,「还能怎么样,就那样呗。本来销量就一般,这两年又下降了一些,不过也不影响什么。」
《香江文学》的式微,不只是这两年的大环境影响。
香江流行文化发达,自五六十年代起武侠小说、电影、电子游戏、漫画等众多娱乐手段各领风骚,文学本就是小众兴趣。
实际上,香江大多文学杂志、书籍本地消化的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销往东南亚地区。
《香江文学》每期销量在2万份上下,只有不到1万册是香江本地消化的。」
聊着现今的社会氛围,刘以又提到了林朝阳当年在香江写的几部小说。
《大时代》在林朝阳的作品序列中历来存在感很弱,却独独在香江存在感极强,每当股市有大动荡,必定会火爆一次,
出版12年,仅仅是在小小的香江一地,《大时代》就售出了200多万册。
小说上一次火爆是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从97年到98年一年多时间里卖了近80万册。
除了香江,《大时代》也乘着金融危机的东风在几个东南亚国家正经热销了一阵,再加上多年来在国内的销售,销量竟也一不小心破了千万册。
还有《寄生虫》这部小说,当年刚刚出版时便以精巧的布局、冷酷的用笔和惨烈的结局震撼了香江文学界和读者们,林朝阳更是由此被誉为「香江社会的精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