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文豪1978 第848节(2 / 3)

13美元,总市值来到2311亿美元。这是目前美股市场互联网版块第9大市值的公司……”

收音机里的播报声带着些许杂音,大概是雨势影响的。

“上市啊~”

张树新忍不住发出了一声轻叹,满脸失落,也不知道瀛海威有没有走到纳斯达克那一天的机会。

在张树新感叹失落的时候,曾经和他一起接待尼葛洛庞帝访华的张朝阳却信心满满。

尽管现在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但光大大厦20层的搜狐公司办公室依旧亮着灯。

昨天晚上,新生的搜狐网站刚刚进行了一次网站更新。

搜狐的第一位员工何劲梅正在搜集用户们的反馈意见,这次网站更新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张朝阳知道,他的搜狐距离成功又进了一步。

“张总,人家亚太新闻网上市市值一下子就有二十多亿美元,我们什么时候能上市啊?”

忙碌之余,何劲梅问张朝阳。

“别担心,3年之内我们一定也会走到纳斯达克的。”

张朝阳如此充满信心,除了是因为搜狐现在的发展良好之外,最关键的是他为搜狐找到了一家大金主。

搜狐的原名是爱特信,是张朝阳在尼葛洛庞帝等天使投资人的帮助下在1996年7月建立的,当时他拿到了225万美元的天使投资。

但这笔钱用的很快,仅仅半年时间就花光了。

之后张朝阳不得不进行第二轮融资,但事情远比他想象得要艰难,融资不顺,他只能依靠过桥贷款坚持。

直到去年年末,他才终于找到了第二笔融资。

这次的投资人是一家来自于硅谷的风头机构,名字很有意思,叫“x”。

张朝阳在接受融资之前跟美国的朋友打探过这家公司,听说是硅谷这两年冒头最快的风头公司之一,连续投资了zip2、雅虎等几家美国互联网行业的当红公司。

x的融资给的很痛快,这一轮融资张朝阳拿到了220万美元。

并且x的投资经理还表示看好他们公司的未来发展,如果后续公司有融资需要的话,x也会优先考虑投资。

有了x公司的支持,张朝阳对搜狐的未来充满信心,他坚信他一定会带领搜狐走向纳斯达克,就像这两天被媒体们连篇累牍报道的亚太新闻网那样。

7月24日傍晚,百老汇大街的霓虹次第亮起,闪耀了纽约的天空,位于西41街208号的尼德兰德剧院门前散落着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

百老汇每年的旺季是在9月到次年6月,这段时间也被叫作演出季。

在此期间,百老汇的剧院们会推出新作、复排经典剧目以及热门的改编剧目,大批的舞台剧爱好者、游客也都会这个时候光顾百老汇,将这条街区挤得水泄不通。

而眼下的七月下旬,属于百老汇的“非演出季”,人气较之每年秋冬和春季的旺盛差了很多。

《父亲》之所以会挑在这个时间首演,也是经过了慎重的考量。

根据去年5月百老汇联盟的报告,1996年圣诞周,百老汇卖出了将近1400万美元的演出票,打破了其周销售额历史记录。

整个1996~1997演出季,百老汇的演出票房总收入达到了5亿美元,这个数字值得百老汇的所有创作者和制作人骄傲,但不包括话剧从业者们。

因为在这5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当中,话剧只贡献了不足20。

曾几何时,商业话剧一度是百老汇的主打招牌,现在却濒临绝境。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百老汇的观众结构在过去这十几年里发生了重大变化。

外因是百老汇涌入了大量的外来游客,这些游客80以上都来自纽约市以外的地区。

他们想看的,是那些耳熟能详的音乐剧演出──《猫》《歌剧魅影》《芝加哥》《日落大道》……

相较于音乐剧坠落的大吊灯和游泳池,话剧并不能满足游客们所需要的感官刺激。

内因则是这些年来纽约的中产阶级、年长者和上西区的犹太人正在经历外迁潮和死亡潮,昔日为中产、知识分子阶层所钟爱的话剧,正在大量失去观众。

“那些非营利性剧院组织──公共剧院、林肯中心剧院等,他们也一直都在制作话剧并且被引入百老汇,但数量远远不够。

百老汇当时倡议组成一个由戏剧制作人、剧院业主和演员工会组成的联盟,为补贴话剧作品东奔西走,四处游说。

但没有人能够预料到,英国人来了。

他们带来了一批别出心裁、直击人心的话剧和最顶尖的演员,好莱坞现在都快被这帮演员给攻占了。

我们尼德兰德在戏剧方面主要是以音乐剧制作为主,但这几年舒伯特集团大手笔的引入英国话剧和演员,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我们现在非常需要一部像《无战之争》《天窗》那样的经典作品撑场面,《父亲》无疑就是这样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