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文豪1978 第795节(1 / 3)

女生逐渐看得入迷,十多分钟里一动不动,直到同来书店的朋友选好了书,来到她身边。

「红梅,看什么呢?这么入神。」同学问。

红梅恍然惊醒,晃了晃手里的杂志,「林朝阳出新书了,在《人民文学》发的。」

同学惊奇道:「这么厚?」

「是啊,还是发的专号呢。」

同学将杂志拿到手中掂量了一下,等又翻了翻内容,「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不是伟人的那句词吗?」

同学看着专号十分意动,但她看了一眼杂志定价。

12元6角!

同学脸色苦涩,「也太贵了。」

「这么一大本呢?顶三本普通的长篇小说了,不贵。这样,咱俩合买一本好不好?」

听着她的提议,同学喜笑颜开,答应之后又央求道:「让我先看好不好?」

「那这周你帮我打早饭,还有占座。」

「你也太贪心了,只能一样。」

红梅犹豫了一下,「那还是打早饭吧。」

商量好后,两人兴冲冲的结了账打算返回学校,同学路上不忘问:「矣,这小说讲的是什么啊?这么厚!」

「好像是讲抗日战争的!」

第626章 一代奇书

林朝阳的上一部作品《猎人安布伦》首发于93年第3期的《当代》,距离《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发表已经过去了接近两年半时间。

对于别的作家来说,两部长篇作品之间相隔仅两年半,绝对要算是高效率的创作了。

可林朝阳不同,从他迈入文坛就以高产而闻名,每年一部长篇小说几乎已经成了常态,读者们也早已习惯了他的这种效率。

这次《人间正道是沧桑》违两年半才发表,读者们早已翘首以盼。

《人民文学》为了这次的专号准备充分,不仅提前打了广告,还特地向几位知名评论家约了评论稿。

要评论首先得看过稿子才行,这相当于提前在私下办了个作品研讨会,可见《人民文学》方面对这部小说的重视和认可。

事实证明,《人民文学》的做法无比正确。

这一期专号上市仅五天时间,首印的40万份杂志便被各地读者抢购一空,各地书店、

邮局的订购消息不断涌入杂志社。

国内的文学期刊行业自85年之后便一直在走下坡路,到如今哪怕是《人民文学》这种代表性的文学刊物,每期也不过三四十万份销量而已。

并且这一期专号还有个不同的地方是在于,因为是八十多万字的内容一期发表,专号的定价比往期贵了很多,相当于很多大部头长篇小说的价格。

往期的一个多月才能卖三四十万份,现在首印就40万份,程树榛觉得他的决定已经算是有魄力了。

但现实还是给了他一个惊喜,40万份杂志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售罄,再一次证明了林朝阳在读者当中的号召力。

加印的杂志陆陆续续发往各地,《人民文学》杂志社内一片喜气洋洋。

不提什么影响力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这期专号上市后,百万份销量只是保底,创造的效益恐怕要抵得上他们杂志社一年的辛勤劳动。

这让大家如何能不喜悦!如何能不激动!

而跟《人民文学》杂志社一样高兴、激动的还有国内的文学评论家。

《人间正道是沧桑》发表大半个月,除了专号上的几篇评论文章之外,媒体上尚未出现大面积的评价,但个别媒体发出的先声已经足以引起文学界的重视。

10月27日,当期《文艺报》出刊,知名评论家陈涌发表评论文章一一-《天若有情天亦老,高于历史的「人性史诗」》

文章称《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一部以中国g史为经线、以家族命运为纬线的史诗之作,通过杨、瞿两大家族的纠葛,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巨变熔铸成一曲磅礴而苍凉的时代交响,其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冠绝当代。

陈涌是延an时期的老文艺工作者,在国内评论界的地位极高,他从事文艺评论工作半个多世纪,极少对某部作品发表如此毫无保留的盛赞。

这篇文章发表后,迅速引起了国内文学界的讨论和关注。

三日后,又有《光明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理想照耀中国一一读≈1t;人间正道是沧桑≈gt;有感》。

文章写道: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精彩之处便在于,它写出了无数为理想而冲锋陷阵的英勇身影。

在这些英勇的身影中,有人拜倒在现实面前,沦为权谋的工具;

有人为信仰而殉道,肉体虽消逝,却成为g的永恒符号;

有人从始至终坚守心中的理想与信念,闯过刀山火海,带领着屏弱的中国走向了胜利的彼岸。

权威媒体的高度评价既是对《人间正道是沧桑》小说本身的肯定,也是对小说所表达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