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作家群体当中,相较于茅盾文学奖更受欢迎,
究其原因,无外乎高额奖金。
经历过八十年代末的通货膨胀,原本还算可观的稿费标准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
何况很多出版单位资金本就不充裕,刊物、图书销量疲软,又有盗版冲击,
根本无力提高稿费标准。
虽然有林朝阳当年为大家冲破了版税这条致富道路,但版税终究只是少数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作家才能够享受到的。
今天在场有三个作家,但迄今为止能拿到版税的,仍旧只有林朝阳自己。
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庄重文文学奖一奖十万块的奖金就显得十分给力了。
只要得了奖,说一下子财富自由肯定是夸张了,但至少是解决了作家近几年之内的后顾之忧,对作家的创作是个很大的帮助。
说着庄重文文学奖,李拓又提到了奖项的第一届得主陆遥。
「陆遥可惜了!」
去年11月中旬,陆遥因肝硬化医治无效在陕西西安逝世,林朝阳当时还托中国文协送去了挽联。
「确实可惜,他写作太拼命了,你们可别学他。」祝伟提醒道。
说完,他又觉得自己的担忧有些好笑。
李拓都多少年没出过正经东西了,林朝阳现在是个富贵闲人,唯独于华—”
他转向了于华,「你可别学他。」
于华:—
几人聊着天的功夫,林朝阳家里来了客人,是章艺谋提着礼品来给林朝阳拜年。
见到于华,章艺谋也聊起了他的《活着》。
章艺谋跟谢靳有相同的习惯,都喜欢订阅一堆文学杂志,从其中发现能给予他们创作灵感的作品。
历数他的作品,《红高梁》《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无不是以这样的形式诞生的。
「你这部小说写的真是好,有些地方有种油画的冲击感,‘老人的脊背与牛一样黑’、‘犁开的田地像水面上掀起的波浪」,要是用胶卷拍成画面—”
章艺谋口中滔滔不绝的聊着他对《活着》的欣赏,于华心中隐隐有种感觉忍不住生出了几分期盼来。
等章艺谋把小说剖析的差不多了,他终于说出了于华一直期待的那句话。
「于华,你这部小说交给我来拍成电影吧!」
「好!」
于华几乎是用喊着的声音说了出来自新时期以来,国内的电影发展几乎是由文学托举起来的。
不管是谢靳、谢飞、谢铁骊这些老一辈导演,还是章艺谋、陈凯戈、田壮壮这些新一辈导演,他们的电影创作都离不开小说这个文学载体。
与于华同时期的谟言、苏童等作家也都是因为作品的影视化改编,才收获了比同辈作家更大的名气。
于华以前不止一次幻想过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他没想到,这一天竟然这么快就来了,而且这还是章艺谋亲自发出的邀请。
祝伟调侃道:「文学奖项还没拿着,电影大奖看起来有着落了!」
李拓问:「艺谋下部就准备拍《活着》了?」
章艺谋说:「这只是我的想法,还得跟公司沟通。」
他这句话说完,李拓、祝伟、于华几人的眼神齐刷刷的看向了林朝阳。
第588章 写不成了,忒忙!
林朝阳无语,「都看着我干嘛?他说这话你们也信?两座欧洲三大电影节的金奖,你们不会以为他连这点创作自由都没有吧?」
众人一想也是,又看向章艺谋,只见他一脸老实巴交,憨厚纯良。
章艺谋就是客气一下,没想到给老板爹下了个绊子,他连忙拉着于华,「我觉得《活着》里面还有些地方刻画的不够细节——」
见两人说到一起去,李拓和祝伟也不好去打扰。
「矣,朝阳,你新书写的怎么样了?」李拓问。
「还在写。」
「新书的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回是「生老病死」的「生」吧?给我们讲讲呗。」
「大概就是讲一个老猎人和五条狗的故事——
林朝阳将正在书写的故事娓娓道来,李拓和祝伟逐渐听的入了神,直到林朝阳讲完了小说的大概剧情,两人回味良久。
最后祝伟才开口说道:「你这故事,感觉有点《老人与海》的意思啊!」
李拓却反对道:「还是不一样。《老人与海》专注的是‘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是对于人类不屈精神的颂扬,但也局限在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角度上。」
「朝阳这部小说里的主人公安布伦有圣地亚哥不屈的精神,也有更广阔的舍已救人的胸怀,还有那几只猎犬的刻画,也让故事多了人文主义的温度。」
「在精神内核上,这个故事有《老人与海》的影子,但要比《老人与海》更具广度和深度。」
作为资深林吹,尽管只是听林朝阳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