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为《舌尖上的中国》寻找译者的时候,便主动毛遂自荐。
他一个名满日本的作家主动要来翻译,河出书房自然求之不得,这是多好的宣传话题啊!
「-村上老师在欧美文学的翻译上造诣深厚,而且对您的作品甚为喜爱,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这次来跟您见面,也是村上老师主动提出来的—」
北村美裕的情况介绍说到一半,车子已经到了半岛酒店楼下。
林朝阳将两人安顿好,让他们休息了半个小时,到傍晚又要在酒店餐厅请两人吃饭。
「村上先生吃不惯中国菜是吧?」林朝阳问。
「是的。」
村上春树没想到林朝阳竟然知道他的饮食习惯,有些意外的应了一声,
又生怕林朝阳误会,解释道:
我并非是对中国饮食有偏见。只是从小有些偏食,长大后经过努力很多东西都能吃了,唯独中华料理还是不成——”
说到这里,村上春树鞠了一躬,「实在抱!」
林朝阳毫不在意的笑了笑,「村上先生不必在意,饮食由人,吾之蜜糖,彼之础霜,不能强求。正好,楼上的feli餐厅是法餐,村上先生可以尝尝。」
后世中文互联网一直有个流传甚广的传言,说「村上春树因为父亲是侵华日军,所以拒绝生育,并且发誓一辈子不吃中国菜」,并且为村上春树的读者们所推崇。
这种说法纯属子虚乌有,是典型的「意林体」,却有许多人信以为真。
村上春树确实跟父亲关系不好,确实无子,确实不吃中餐,确实反战但以上几者没有因果关系。
实际上这股传言的源头,主要是来自于村上春树作品英文版最重要的译者、美国学者杰·鲁宾。
他曾在其评论专着《倾听村上春树一一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里这样写「他(村上春树)之所以很不喜欢中国菜,应该跟他对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暴行特别难以释怀有关,不过在交谈中他强调对他而言唯一的问题出在调味料上。」
就这么一句话,被国内网媒拿来断章取义,只拿前半句说事,并加以推波助澜。
为了吸引眼球,愚弄民众,毫无底限,下贱!
用餐间隙,村上春树再次提起了在车上时北村美裕没说完的话。
「林桑的作品我读了不少,最喜欢的还是《舌尖上的中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不能吃这些食物的原因,反而更有一种贪婪。
文字给人的无限遐想,有时候比实物本身更加强烈。」
林朝阳轻轻点头,1「说的不错。」
「我这次来,除了是因为神交已久,想见见林桑,还有一个目的。」
闻言,林朝阳不由得好奇起来。
第571章 糖衣炮弹
我现在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这次来是代表我们学校的东亚研究系向林桑发出邀请,不知道林桑有没有兴趣到普林斯顿大学进行访问交流?」
村上春树90年赴普林斯顿大学任客座研究员,今年又成了客座教授,专门讲授「现代日本文学」。
林朝阳略感惊讶,没想到村上春树这次来竟然是抱着这个目的。
「到普林斯顿大学当访问学者?」
是的。我们的系主任弗雷德里克·莫特先生也看了您的《舌尖上的中国》,对您以饮食为引,融合中国历史、地理、地方文化和民族风俗的创作方式非常欣赏。
希望邀请您到普林斯顿大学做一个关于中国历史与饮食文化的课题。」
普林斯顿大学是常青藤名校,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那里的东业研究系建立于1969年,村上春树提到的「弗雷德里克·莫特」就是东亚研究系的创办者,也是美国最顶尖的汉学家,中文名叫牟复礼。
在牟复礼的经营下,普林斯顿大学的东亚研究系在二十多年里迅速崛起,成为美国汉学研究的重镇。
按理说接到这样的邀请,不管答应与否,林朝阳都应该欣然愉悦,可他的眉头却紧皱着,面露沉吟。
村上春树没想到林朝阳会是这个反应,他有些不解和志芯,特地看了一眼北村美裕,她同样一脸茫然。
「林桑是有什么顾虑吗?」村上春树问。
林朝阳摇了摇头,,「没什么。非常感谢贵校的好意,不过我的精力都集中在创作上,恐怕担不起这个访问学者的职责。」
「啊!」村上春树没想到林朝阳拒绝的如此干脆,还想劝说。
「林桑,这个访问学者不会要求学术成果,您不必担心学术上的压力。
申请过后,您赴美的一切费用都将由普林斯顿大学负责,并且美国国家民主—·
「打住!打住!」
再说就得被封了!
我为啥不去,你心里是一点没数啊!
「村上先生,感谢您和贵校的好意,不过我的心意已定。」
见林朝阳态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