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的海面之下正配酿着汹涌的波涛。
「以上就是我的演讲内容,谢谢大家!」林朝阳终于说出了这句话。
如同一声号令,全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掌声汹涌如海浪,经久不息。
有学生激动的吹齐了口哨,离经叛道,尖锐的声音划破空气,却与这热烈的分为完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和声。
林朝阳鞠躬过后微笑着朝大家挥手致意,他的每一个动作都让台下的掌声又热烈的两分,欢呼声不断,仿佛迷倒众生的偶像。
终于,几分钟过去后,学生们的激情慢慢耗尽,现场的气氛逐渐安静下来。
接下来是提问时间,成功的演讲让学生们举手提问的热情难以抑制,根本不给林朝阳喘息之机。
本来只有半个小时的提问交流时间,硬生生延长到了一个小时,学生们仍旧意犹未尽。
「最后一个问题-—-—·请那边穿着蓝色上衣的女同学提问。」”
穿着蓝色上衣的金发女生站起来,情绪有些亢奋,声音有些颤抖的问:「谢谢您,林先生,您的演讲令人振奋。
不好意思,忘了自我介绍,我是来自哥大艺术学专业的大二学生金·克莱尔。
我没有问题,只是有个请求。”
「但愿你的请求在我的能力范围内。」
林朝阳微笑着伸出手示意她讲下去。
金·克莱尔说道:「刚才你讲的故事非常动人,有一种令人战栗的生命力,
跟当初我在看《梵高之死》时的感受一样。如果可能的话,能够请您将这个故事写成小说?」
她的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了一阵掌声,显然是说到了许多学生的心坎上。
林朝阳今天的演讲,「牛仔罗恩」的故事是核心,充满了打动人心力量,令在场所有人动容不已。
掌声过后,林朝阳说:「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我当然希望把它写出来,不过这不是我能说了算的。你们不会以为这故事是我瞎编的吧?」
现场发出一阵哄笑。
林朝阳讲的是真实故事,甚至当事人还在世,当然要征得本人的许可。
但他的回答无疑是积极的,令在场所有学生都感到了满意,再次给予了林朝阳最热烈的掌声。
今天这场演讲,林朝阳以他出众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打动了哥大学子,收获了一众迷弟迷妹。
演讲结束后,这些学生将他团团围住,热情程度远超那天在俄克拉荷马大学的情况。
林朝阳一边在学生们带来的书上签名,一边跟他们交流着。
他还在人群里还有不少黄皮肤、黑头发的面孔,这些学生看到林朝阳,比那些老外还激动。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些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社会要融入主流并不容易,几乎每个人都感受过那种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屈。
林朝阳是祖国来的作家,能够受到老外们如此狂热的追捧,他们现在最大的感觉就是提气、骄傲、与有荣焉。
因而这些留学生,见到林朝阳的表现比那些外国学生们更热情,纷纷用家乡话跟林朝阳打招呼,还有人扭头跟身旁的外国同学炫耀。
第547章 名家云集
这些留学生把林朝阳当作炫耀的资本,就跟某些人在酒桌上炫耀自己有个富豪或者高管亲戚一样,主要是方便抬高自身价值。
当然,这其中也有些「亲不亲,故乡人」的乡情。
自七十年代末,国内的留学风潮渐起,到八十年代中期已经蔚然成风。
去年过年林朝阳一家人还在餐桌上谈论过这个问题,连学校都组织托福班,
把出国留学当成是产业,也难怪出国的人越来越多。
如今哥大校园里的中国留学生不算多,加在一起十多个人,今天全来了,甚至还有一位已经留校的助教。
但这个数量也比俄克拉荷马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多多了,那里整所大学两万人,就一个中国留学生,叫曹国伟,林朝阳特地多跟他聊了两句。
前几天,林朝阳领取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消息已经见诸报端,哥大的这些留学生也关注到了。
恰好这个时候,哥大方面开始宣传林朝阳要来做演讲的消息,这些留学生立刻兴奋了起来。
直到今天,大家拉帮结伙的都跑了过来,
喧闹的场面过后,林朝阳身旁聚集的十多个中国留学生都没走,因为他说要请大家吃个午餐。
有几个人下午还有课,林朝阳就把午餐选在了哥大的校园餐厅。
正当林朝阳准备和留学生们一起去吃饭的时候,有两个白人学生找到了林朝阳。
两人自称是哥大新闻学院的学生,他们希望林朝阳能够充许他们将今天的演讲内容整理后发表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上。
哥伦比亚大学以新闻传媒专业闻名于世,新闻学院自然是学校最强势的学院,着名的普利策奖的评选机构就设立在哥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