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文豪1978 第626节(2 / 2)

这种东西见仁见智,但关键是每个人吃了都觉得味道好,正所谓众口难调,

这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午饭后,休息了一会儿,也该忙正事了。

苏伟贞提出由弦和于碧霄对林朝阳进行采访,他打算继续去西院,他想做个侧写。

通过对周围人的采访,塑造一个不同角度的林朝阳,他的这个想法受到了症弦的高度认可。

林朝阳把采访地点放在了书房,午后阳光正好,透过玻璃洒入屋内,亮堂堂、暖洋洋的,令人心情愉悦。

有了一上午的接触,林朝阳和症弦关系谈不上熟稔,但交流起来非常流畅。

当弦向林朝阳发出问题时,苏伟贞在西院向马原发出了灵魂拷问:「你为什么说林先生是二流作家?」

这会儿马原不跟祝伟辩论了,声量都小了,急忙辩解道:「我是说放眼世界,他算二流作家。在国内,他还是第一流的。」

「那你觉得他哪部小说写的最好?」

「《闯关东》,必然是《闯关东》!」李拓抢答道。

马原不耐烦的呵斥道:「问你了吗?问你了吗?」

然后扭过头对苏伟贞说:「是《渡舟记》,毫无疑问是《渡舟记》。」

「为什么是《渡舟记》?」

「因为这部小说的哲学思辨是他作品生涯当中的巅峰,不管是文学性、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中国当代文学找不出第二部这样的作品。」

马原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满怀信心,然后苏伟贞转头又问李拓,「你为什么觉得是《闯关东》呢?」

这顿时让马原感觉心情不是很美丽。

「你去细数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很难再去找到一部如同《闯关东》这样的雄奇史诗了。

它的艺术基调如此凝重、悲壮,读来让人深深慨叹人生的变幻莫测、历史的沧桑无情,如此令人感动又沉重的审美感受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中罕见的。」

李拓自信满满的阐述着自己的理由,

苏伟贞打算在详细的聊聊两人眼中林朝阳最好的作品,冷不防看到了窗户玻璃上贴了一堆脑袋。

于华解释道:「听说您来采访大家对朝阳老师的印象,大家都想来聊一聊。

元大家接受采访的意愿如此之高,着实出乎了苏伟贞的意料,他生平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作家能够受到同行们的如此爱戴。

在众人的热情捧场之下,他的采访从下午持续到了晚上。

天都黑了,采访还没结束,苏伟贞嗓子都哑了。

他一个人采访一群人,并且是倾诉欲爆棚的一群作家。

苏伟贞看着还有几个没怎么发言,正虎视耽的作家,感到一阵绝望。

这个时候,症弦采访完林朝阳过来找他。

见满屋子烟雾滚滚,众人高谈阔论,不由得欣慰的点了点头。

采访就应该这样。

这气氛,多热烈!

第536章 后劲儿太大了

《联合报》副刊对林朝阳进行的深度访谈持续了一下午,但对围绕在林朝阳身边的作家群的侧写采访却进行了两天。

苏伟贞怀疑自己捅了作家窝,那天晚上他终究是没坚持完采访,在弦的支持下,他只好约了第二天接着采访。

结果第二天到小六部口胡同院里一看,人怎么变多了?

他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确信自己没看错。

然后才知道,原来是大家听说了他们来采访,特地跑过来想贡献一点素材,

有的人甚至不惜请假。

苏伟贞这辈子第一次对职业生涯产生一股生理性厌恶,他感觉自己采访要采吐了。

同时他也深深的怀疑,素材如此之多,之后要怎么整理编辑,总不能都发出来吧?那不得连发十几期?

索性后来他想通了,这些文不是他该操心的事。

《联合报》副刊的采访轰轰烈烈的进行了两天,正主儿林朝阳的戏份少得可怜,跟后世为了强捧富婆奶狗而惨遭戏份全删的男主角差不多。

完全成了燕京作家圈以及部分在京外地作家对林朝阳歌功颂德的大会,这帮人的存在感简直强得离谱。

最后,弦、苏伟贞、于碧霄三人带着远超他们来时想象的素材(内含无数文坛八卦)满载而归。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