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文豪1978 第5o3节(2 / 3)

寒暄过后,林朝阳见陈怀恺一脸疲色,特意问候了一句,“老陈,辛苦了!”陈怀恺揶揄道:“你小子少跟这猫哭耗子,还不是你出的主意。”

“主意是我出的,钱可是你拿的。再说了,大侄子拍电影,你这当爹的出点力怎么了?”林朝阳说的理直气壮,而且句句是实话,陈怀恺也拿他没办法。

闲话几句,投资人都来了,当然得看看电影的成色。虽然电影的后制没有彻底完成,但不妨碍大家观看。

《孩子王》的故事改编自阿诚的同名小说,剧情讲述的是人道洪流时期,山区师资奇缺,生产队长安排队里的知青老杆去学校当“孩子王”。

学校分配老杆教初三,他抛弃了学校原本的那种死板的教学方式,以自己的方式教导学生们,最后却被学校退回到生产队的故事。

小说本身的剧情张力很强,如果改编得当的话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教育主题的影片。但后世陈凯戈在改编这部小说时,增加了太多的个人表达。

使得电影充满了晦涩复杂的各种意象,节奏缓慢,人物的行事动机看上去莫名其妙,让观众看的云里雾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部影片的上限和观众的接受度。

这一次,陈凯戈的剧本有林朝阳把关,拍摄和剪辑由父亲陈怀恺全程监督,完全没有浪的机会,结结实实的当了一把“工具人”。

他的心里是很不爽利的,但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谁让这俩人辈儿都比他大呢!

放映室内,放映机嗡嗡嗡的声音停下了,陈凯戈去打开灯光。陈怀恺有些期待的问:“朝阳、玉书,你们觉得质量怎么样?”

陶玉书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林朝阳,不仅是他她,在场的几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沉吟不语的林朝阳。林朝阳此时的沉吟不是犹豫该如何表达,而是在对比后世和现在两版《孩子王》的成片效果。

跟后世的《孩子王》相比,这一版的《孩子王》当中象征旧教育制度的“石磙车”这一类的意象反复出现的次数变少了。

这些意象当然对于观众理解影片主题和导演意图有帮助,但过度使用就会使得影片的表意变得隐晦,难以理解,也影响了观影感受。

再有就是长镜头的表达变得克制了,长镜头容易给观众带给沉浸感和感受人物思想情感,但也会带来节奏缓慢,拖沓、审美疲劳、镜头转换滞涩的问题。

剪辑方面,因为少了一些无意义的长镜头,整体流畅度明显变高了,情节与人物的关系也变得自然了不少。这些都是好的一面,当然了,弊端依然有。

比如除了老杆、王福之外,其他人物的性格依旧单薄,缺乏令人过目难忘的印象。不过总体而言,这一版《孩子王》的成片质量要超出原版不少水平。

林朝阳沉吟片刻,眼神望向陈凯戈。

见他看过来,陈凯戈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第471章 世上岂有三十年之太子

“凯戈这部片子拍的不错,比我预想的效果要好。”

林朝阳脸上挂着笑容,眼神柔和,一下子疏解了陈凯戈内心的紧张与忐忑,随即他的心里又充斥着喜悦。人的名,树的影。

要知道林叔儿在戏剧创作领域的水平可不比他写小说差啊,这么些年经手编剧的那些剧本哪一部不是叫好又叫座?更何况林叔儿还手握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这可是全中国独一份儿!

陈凯戈看得出来,林叔儿的话并不是客套,而是真诚的。“那……您觉得有拿奖的希望吗?”陈凯戈问,

林朝阳眼神微妙的看着大侄子,你跟我搁这玩“拦路讨封”呢?

柏林电影节的举办时间是2月下旬,这都1月下旬了,眼瞅着还有一个月。

按照正常流程这几天就要公布入围影片名单了,也就意味着那些报名的参赛影片的拷贝必须在这个时间之前送到组委会手中。

而且还得给选片组时间选片,至少得提前一个半月。

《孩子王》11月底时只是报了名,到现在连影片后制都没完成呢,更别提把影片拷贝送到组委会了。进入选片环节,影片拷贝还没到,对于一般的影片来说已经注定被淘汰了。

但《孩子王》情况不一样,中影公司的小余确实有两把刷子。她当年在西德留学,就帮着沪影厂往德国卖电影。

前几年她陆续将《燕归来》《乡情》《血,总是热的》等多部影片送去了柏林电影节。

人家电影节组委会说,你们中国的电影政治味道太浓,请你们下次多送点生活味道浓的电影。小余表面上答应,可转头又送出了《雅马哈鱼档》《陌生的朋友》这些影片。

尽管这些片子都是第一圈就被刷下来了,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事。

后世陈凯戈为了参加戛纳电影节而临时毁约柏林电影节,如此恶劣的情节彻底激怒了柏林电影节组委会。按照正常逻辑,小余作为中间人肯定会被迁怒。

但结果却是,她在柏林电影节报名时间截止后的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