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文豪1978 第497节(1 / 3)

“唉,这不是最近燕京天气好嘛,请广州那帮货商来燕京旅旅游,见天儿的跟他们喝酒了。”杜峰的话看似牢骚,实则是得瑟。

“看样子这几个月生意不错啊?”林朝阳轻松的问道。一提到生意,杜峰脸上的笑容根本收不住。

“还不错,还不错,稳中有升。现在在燕京城的口碑算是打开了,老百姓一说买衣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亚欧服装城。”

服装城的生意好,除了赚钱这件事之外,更让杜峰感到骄傲的是服装城在老百姓当中的口碑。这几个月,他在父亲面前的腰板挺的别提有多直了。

做生意,做生意怎么了?燕京哪个老百姓不夸咱良心商家?

“头两个月,一天的营业额已经破了五万元。最近不是快入冬了嘛,换季冬装卖的好,单价也高,每天销售额都奔着七万块去了,我估摸着这一波能持续到年底……

杜峰给林朝阳算着算着账,就兴奋了起来。

服装城开业到现在正好半年,累计营业额已经超过了900万大关。

接下来是漫长的冬天,服装单价高,而且服装城的口碑也起来了,营业额只会比上半年高,不会比上半年低,全年营业额绝对有望超过2000万元。

这个数字不仅是轻轻松松的完成了西单商场对服装城的营业额要求和上缴利税标准,也将给杜峰带来超出预期的利润。“600万!姐夫,我保守估计,到明年开春咱至少能赚600万元!”

杜峰像个刚得了奖状求夸奖的孩子,林朝阳不得不称赞了他几句“干的不错!服装城第一年的生意能这么好,你经营有方。

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两年盈利应该就能破千万元。”得到了林朝阳的称赞,杜峰更加兴奋。

“我感觉明年就有希望。姐夫,要是明年上半年生意还这么好,我打算把服装城开到石家庄去。”“这种事你自己决定吧。”

服装城这生意林朝阳夫妻俩虽然投钱了,但就是个甩手掌柜的,不想操心这些事。

杜峰又说:“姐夫,我还有个想法。”

第467章 也就百八十万美元

“什么想法?”林朝阳问。

“你和我姐在香江不是认识好多明星吗?明年服装城周年庆能请几个明星来吗?”林朝阳意外的看了杜峰一眼,没想到他会想出这么个主意。

内地的明星现在满足不了你了是吧,还要请香江的明星。“想法不错,不过太不切合实际。”

“为什么?”杜峰不解。

八十年代,港台很多明星的名声是传入了国内不假,但他们的作品却并没有怎么流行开,国内的追港台明星的风气也是从八十年代末才开始的。

要说八十年代前中期,在内地影响最大的港台明星,反而是歌星比影星的影响力大多了,而且作品更为人所耳熟。比如邓丽君、比如罗大佑、比如凤飞飞……

但问题是,很多人可能听过他们的歌,不见得见过他们的人,请这些人很难造成轰动效应。

而且花钱也不见得能请来,就算是能请来了,花费也远比请刘晓庆他们这些内地的电影明星贵多了,根本不划算。杜峰一心想着要整出点大动静来,却忽略了实际的可操作性。

“港台明星这一两年你就别想了,你盯着春晚就行,谁火就请谁。

这几年春晚不是总请港台的不知名歌手嘛,你可以联系联系,效果绝对不比请那些真正的港台明星差。“林朝阳记得几个月后的春晚费翔就该登场了,请他不比千里迢迢的请那些明星性价比高多了?

效果绝对轰动,估计现场的大姑娘小媳妇能激动的晕过去。

经过林朝阳的劝说,杜峰打消了请港台明星的念头,“行,那我就逮着春晚的人请了。”中午留饭,林二春难得有一天提早回来的时候,杜峰见他风风火火的,忍不住问道:

“叔儿,您今儿回来的早啊!”

“呵呵,今天换房大会。政府弄个了什么计算机换房,比以前快多了。”

换房前文提过,是燕京居民为了解决上班、上学不方便或改善住房条件而使出的不得已的手段,通常是换房双方自愿协商。燕京市为了方便市民,早在五十年代便开始组织居民之间的换房,到1956年还专门在房管局成立了调配科,作为房屋交换工作的专职机构。

到八十年代,燕京人口持续增长,住房紧张情况进一步加剧,房管局从82年开始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换房大会。东城、西城、宣武、崇文、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八区各区居民、企业单位均可以通过换房大会进行房屋互换。

换房大会的举办受到了燕京市民的热烈欢迎,现如今房价看起来是不贵,但对于绝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仍旧是可望不可及的。

另一方面,商品房供应少的可怜,大家又都只有一套住房,许多房子产权还都是公家的,想换房子都很难有机会。1982年换房大会第一届,参加的居民超过了75万人次,其中有1368户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