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文豪1978 第375节(2 / 3)

社了。

他签收之后,拿过信一看,果然是明报出版社寄来的,写信人是董桥。

“朝阳文兄道席:见字如晤。去岁一别已是一年有余……”

董桥的写信风格是典型的文人风格,半文半白,开篇说了几句客套话,又询问了一番林朝阳的近况,然后先跟林朝阳汇报了《梵高之死》这半年在香江的销售情况。

《梵高之死》去年在香江出版,半年时间卖了1万7千余册,给林朝阳带来了1068万港元的版税收入。

如今又过了半年时间,小说销量达到了3万1千余册,也就是说近半年的销量是在1万4千册左右。

对于一部纯粹的严肃文学作品而言,一年时间能在香江的图书市场卖出超过3万册的销量,未来一两年冲刺到5万册销量也应该不成问题,这在香江绝对要算是畅销书的水平了。

毕竟香江的人口和市场规模放在那里,才五百多万的人口,《梵高之死》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打败了绝大多数的香江本土作家了。

更何况林朝阳此前在香江可没什么名气,《梵高之死》的销量靠的全是读者口碑撑起来的。

第380章 你去了谁看孩子?

按照这半年的销量,此次版税结算林朝阳获得了846万港元的版税收入,照比之前的数字是有所下降的,但也相当可观了。

而且今年港元升值,846万港元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大概255万元。

仅仅三万余册的销量,就给林朝阳带来了近20万港元,折合5万多人民币的收入,香江的版税还是好赚啊!

感慨了一句,林朝阳接着看信。

说完了《梵高之死》的销量和版税后,董桥竟然在信里提到了《闯关东》。

“半月前欣慰近几月文兄新作《闯关东》已于内地发表,轰动华夏,一时洛阳纸贵,迅速畅销南北,特请友人代购一份《花城》。

拜读之后惊为天人,此作诚乃中国当代小说界一代奇书,具有丰赡的史诗品格……”

董桥的恭维很文雅,但显然是别有目的的。

果然,在信的末尾,董桥提到了希望林朝阳可以将《闯关东》在香江地区的出版交给明报出版社。

看完了信,林朝阳沉吟了一阵,这会儿陶玉书正打算出门上班,见他看完了信就站在那里,便问道:“怎么了?谁写的信?”

“明报出版社。《梵高之死》的版税又要结算了,再就是他们想要《闯关东》的出版权。”

“你之前说他们版税给的有点低吧?”

“是,所以我在犹豫。”

陶玉书拢了拢头发,扎上皮筋,准备出门,“那你自己考虑吧,我上班去了。”

她说着出了门。

陶玉墨抱着小冬冬凑到林朝阳身边,好奇的问道:“姐夫,你版税又结算了?这回多少钱?”

“没多少,两万多。”

平平无奇的话却让陶玉墨咋舌不已,两万多说的跟两块多一样,她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接林朝阳的话。

于是她又换了个话题,问:“姐夫,那《闯关东》要出版,能给香江的电影公司拍成电影吗?”

这几个月来,她一有空就去光临杜峰的录像厅,对香江电影十分着迷。

“给香江的电影公司?”林朝阳诧异的看了她一眼,“他们可拍不了这种东西!”

“哦。那《闯关东》要是出版了,肯定又不少赚。”

“嗯。”

林朝阳正在思考董桥的请求,心不在焉的应了她一声。

又过了一会儿,他跟陶玉墨打了个招呼,直奔西单的电报大楼。

现如今接打电话是个麻烦事,短途的还好说,单位电话、公用电话麻烦是麻烦了点,但总有办法。

长途电话,尤其是国际长途电话,打起来那真叫一个费事。

长途电话一般都得到大一点的邮局才能打,国际长途就更难了,只有电报大楼才能打。

而且因为人多、电话少,电报大楼的电话线路异常繁忙,经常堵塞。

以至于许多人想到电报大楼打国际长途联系国外的亲友经常要带着午饭去排队,一排就是半天时间。

除了时间成本,钱财耗费也贵,一分钟十多块钱,打个分钟,普通工薪阶层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就进去了。

广州靠近香江,《闯关东》在国内掀起的热潮传到那里倒不是什么令人意外的事,只是林朝阳没想到明报出版社这么果断的就提出了出版的事。

要知道《闯关东》在内地可都还没出版呢。

但以明报出版社的抠搜风格,林朝阳当然不可能轻易答应他们。

更何况有了《梵高之死》在香江的顺利出版,林朝阳也有了些名气,这次又是董桥主动提出的出版请求,他自然不可能像上次那样拿那么低的版税标准。

来到电报大楼,排队、填单子、交钱、等待……一晃都快中午了,林朝阳才打上电话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