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文豪1978 第371节(2 / 3)

数,谁也不敢咬死。

最令《花城》方面感到兴奋的是,《闯关东》可是只发了前半部,这就意味着下一期的杂志依旧会达到现在的销量,甚至还会更进一步。

因为小说的口碑和影响力在不断发酵,后续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慕名前来拜读的。

“审读《闯关东》书稿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这部小说一定会广受欢迎,但达到现在这个效果,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啊!”李士非满脸惊叹的说道。

聊完了销量,苏晨又谈到了《闯关东》在文学界的反响。

在《闯关东》发表前的一个多月,林朝阳提出了“寻根文学”的文学理念,在文学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赞成者、批评者皆有,那些反对和批评的声音可以说是甚嚣尘上,将林朝阳批判的狗血淋头。

这样的舆论争锋跟消除游戏不同,并不是说赞成你的人多了,骂声就会消失,相反那些骂声可能会因为赞成者的声音骂的更凶。

但在《闯关东》发表后的这段时间以来,文学界对于林朝阳和“寻根文学”的批判声音确确实实的低了下去。

这并不是那些人不骂了,是因为他们的声浪在传达向读者群体的时候被一层厚厚的屏障给隔绝了。

而这层屏障正是《闯关东》。

《闯关东》自发表以后好评如潮,而且又恰好是在林朝阳提出“寻根文学”这个概念后发表的,那些寻根文学的支持者在与反对者的争论中,机智的举起了这面大旗来。

你们不是说寻根文学是复辟传统文化糟粕、新型的闭关锁国吗?

看!寻根文学的开山之作在这呢!

你们仔细看看,是这样吗?

拿着《闯关东》这样的史诗之作来驳斥那些反对者的意见,多少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意味,但效果却是出人意料的好。

毕竟小说就摆在这呢,谁敢昧着良心挑剔《闯关东》的艺术水准?谁又敢否定寻根文学的艺术价值呢?

《闯关东》的发表可以说是给寻根文学的拥趸们提供了一把锐不可当的武器,砍的那些反对者落花流水。

现在小说还只是发表了前半部,等到后半部公诸于众,文学界和广大读者对于这部小说的溢美恐怕会来到一个新的境界。

到那个时候,那些反对者恐怕更加无力辩驳。

只能如同孔乙己那般苍白的嗫嚅着辩驳几句“《闯关东》不能等同于寻根文学”、“它学的不也是拉美文学吗?算哪门子的寻根!”之类的话来。

聊了一阵外界对于小说的反响,苏晨满脸红光的说道:“小说我是认认真真看了一遍的,下一届茅盾文学奖必有你这部小说的一席之地!”

林朝阳闻言连忙谦虚了两句。

李士非和苏晨上来先说了一堆好消息,谈话的气氛异常融洽,等又喝了一口茶,气氛短暂的陷入了沉默,李士非这时开口说道:

“朝阳,之前我给你写过信,想必你也能猜到。我和老苏这次来,主要是想跟你谈谈《闯关东》的出版事宜。”

林朝阳微微颔首,“想到了。咱们之前的合作可以称得上愉快,如果能够继续合作下去,我当然是求之不得的。”

这种场面话听听就好,李士非分明听见林朝阳在“如果”二字上咬了重音。

什么叫“如果”?肯定是得答应他的版税付酬要求嘛!

版税付酬,这可是中国出版行业开天辟地头一遭,哪怕在来之前已经有了默契,可真到开口谈论的时候,李士非和苏晨心头依旧是一团乱麻。

林朝阳的神态依旧平淡松弛,从容不怕,可在二人眼中看来,却充满了有恃无恐的底气。

小说火,你了不起啊?

第376章 版税12

不管李士非和苏晨俩人心里怎么吐槽,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林朝阳确实是有这个底气。

不提什么作品质量、影响力这些虚无的东西,就实打实的以作品销量来说,林朝阳踏入文坛至今,还未曾尝过败绩。

出版的作品销量突破百万册的比比皆是,如《高山下的花环》这样销量突破千万册的作品,更是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销量神话。

说句再实在点的话,出版社就是靠林朝阳这样作品畅销的作家养着的,没有他们这些作品畅销的作品,那许多出版社只能依靠拨款,哪里能过得上现在这么滋润的日子?

花城出版社就是个典型例子,从去年《渡舟记》发表,花城出版社可谓是吃的满嘴流油。

一期杂志卖了两百万份,再加上《渡舟记》的图书出版,一部小说的出版量达到了四五百万之巨。

要知道,一般出版社如果出版那种不太畅销的当代文学作品,印数通常是几千册,销售周期可能是以年来计算的,很多时候出版社连印刷、装帧成本和作家稿费都赚不回来。

而一部《渡舟记》却能给花城出版社带来数百万的码洋收入,刨除了各项成本开支,花城出版社的净利润高达一百七十余万,花城出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