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文豪1978 第357节(2 / 3)

要改变这个层次的特征有时得靠异族的侵入,彻底的征服,种族的杂交,至少也得改变地理环境,迁移他乡,受新的水土慢慢的感染,总之要使精神气质与肉体结构一齐改变才行。

丹纳是个‘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他对于文化的某些见解不需要被我们完全赞成,但他至少从某一侧面帮助我们领悟到了所谓文化的层次。

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珍视我们民族的文化,将所有的东西都一股脑的视为糟粕,封禁焚烧,大家想没想过长此以往的后果会是什么?

——民族文化的毁灭、民族自信心的低落。”

林朝阳说到这里,声音低沉,痛心疾首。

他的声音一直不高,可众人却听的越发沉重。

大家都学过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经历了百年屈辱史,直到现在,国内的民族自信心依旧在低位徘徊。

这其中的原因细究起来有很大的复杂原因,但或主动、或被动的民族文化的毁灭确实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林朝阳的道理讲的非常透彻,在场众多人不禁颔首认可。

“一个民族自己的过去,是很容易被忘记的,也是不那么容易被忘记的。

理论上来说,这世界上只要还有一个中国人,我们中华文化就不会灭绝。

可如果连我们自己都抛弃了我们的文化,那么,我们这个民族还有过去吗?

一个没有过去的民族,还会有未来吗?”

林朝阳的一声声发问直击在场众人的心灵,振聋发聩。

最后,他用坚实而铿锵的声音说道:

“我们的文学应该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枝叶难茂;根若深,则生机勃发。

也只有如此,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再次涅槃重生,光耀世人!”

话音落下,座谈会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沉浸在林朝阳震撼人心的讲话中,久久沉吟。

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人从他的讲话中回过神来,送上了第一声掌声。

进而,掌声雷动,震耳欲聋。

第361章 文学的根

座谈会上的掌声如雷,持续不断,在场众人为林朝阳的精彩发言献上了最热烈的掌声,许多青年作家更是面色激动亢奋,他们看向林朝阳的眼神中充满了仰慕。

终于,过了两三分钟,宴会厅内的掌声低落了下去。

一直观察着会上形势的章光年松了口气,心中忍不住对林朝阳生出几分埋怨来。

让你发言是让你讲讲对农村题材小说的看法和创作经验的,这一杆子支到哪里去了?

他承认林朝阳刚才的那番话讲的非常之好,如果是整理成文稿,发表到杂志上,恐怕也是一篇精彩绝伦的文章。

可林朝阳发言中的一些观点明显是与官方寻求的文学创作理念格格不入的。

这次全国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座谈会是由文协联合《文艺报》《人民文学》组织的,官方意味浓厚,在这样的场合下,林朝阳的发言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可人是他章光年邀请来的,发言也是他让发的,他能说什么呢?

打碎了牙也得往肚子里咽啊!

不光得咽,他还得说好吃。

“呵呵!朝阳同志刚才讲了自己在创作上的一些感悟……”掌声过后,身为会议主持人的章光年出来控场,他压着手将零星持续的掌声压制下去。

“不过我们这次会议要讨论的重点还是农村题材小说,关于民族和文化的思考我们可以先放一放,把目光聚焦在更具体的创作上,朝阳同志可以就这一点来谈谈嘛!”

章光年说着话看向林朝阳,眼神中带着某种意味。

再给你一个机会,你小子好好讲,扣点题。

面对章光年的眼神,林朝阳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我都说了我不发言,你非让我发言。

“光年同志说可以谈谈具体的创作。

那我接着刚才那个最初的问题聊聊,什么是农村?

我觉得我们应该换一个词——乡土。

这个词可能会更加准确的形容我们所要表达的情感,因为乡土代表的不仅是现在,也是过去,是我们民族历史的博物馆。

哪怕是农舍的一梁一栋,一檐一桷,都可能有汉魏或唐宋的投影。

乡土中所凝结的传统文化,俚语、野史、传说、民歌、神怪故事、习惯风俗等等更能显示出生命的自然面貌。

它们也许被记录过,也许从未被纳入规范,但它们潜伏在地壳之下,承托着地壳——我们的民族文化……”

章光年人麻了,他本想让林朝阳往回聊一聊,没想到这小子完全就是脱了缰的野马,越说越偏离这次会议的主题。

不对,不能说是偏离,而是全面否定。

这就好比主人请客吃饭,客人来了嫌饭不好吃就算了,还掀了桌子给主人炒了一桌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