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后天不是要回老家吗?我也跟着回去看看!”林二春回道。
“我回去也不在老家待着。”
“你忙你的。我就是挺长时间没回去了,怪想的,赶上这回你也回去。”
林二春似乎是打定了主意要回老家,根本不给林朝阳插话的机会。
这时张桂芹抱着小冬冬从卧室里出来,看着林二春的行李袋,眼中不由得闪过羡慕的神色。
如果不是被怀里的小家伙绑着,她也多希望能趁着这个机会回老家一趟啊!
古语云: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她张桂芹的儿子出息了,现在可是名满全国的大作家,这回更是受家乡政府的邀请回去。
张桂芹不敢想象,林二春这要是回了老家,耳边得听着多少拜年嗑。
她光是想着,心情就已经畅快的快要飞起来了。
等她回过神来,一想到这样人前显圣的时刻竟然没有自己的参与,心中不免失落。
次日,林朝阳来到图书馆,跟馆长谢道源说明了一下情况,说想多请一段时间假。
辞职的事他还没跟陶玉书商量好,当初陶父为了他的工作是欠下了人情的,这件事再怎么着也应该先跟陶父商量商量才行。
反正也不急于一时,等回头有时间了再说。
谢道源听完林朝阳的请求,犹豫了几秒便答应了下来。
又过了一日,林朝阳和林二春一起踏上了回老家的火车。
三月初的北方大地,春寒料峭,绿皮火车慢悠悠的行驶在铁轨上,丝毫没有后世高铁风驰电掣的气势,让人忍不住昏昏欲睡。
火车过了唐山已经是中午了,吃过午饭林二春打算去上个厕所,对林朝阳叮嘱道:“看着点包。”
“知道了。”林朝阳手捧着一本杰克·伦敦的《断层之南》,头也不抬的回道。
林二春刚出去了没一会儿,就远处一个高亢的声音响了起来。
“抓小偷!”
“抓小偷!”
林朝阳父子俩坐的是硬卧车厢,车厢里顿时响起了一阵动静,所有人齐刷刷的从卧铺里探出头来。
等了好一会儿那声音响了几声后便没了动静,也不知道小偷抓到了没有,所有人不免都提高了几分警惕。
这年头治安不好,出门更不太平,坐火车就更别说了,时不时的就会遇上点偷窃、抢劫的事。
这时林二春从外面回来,说起了刚才的事。
“包都被划开多长时间了,那老同志才反应过来,小偷早下车了。”
“这帮小偷小摸的地痞流氓,现在真是越来越猖狂了!”
父子俩说着话,引来了对面下铺一个小伙子的赞同。
“可不是嘛,寒假的时候我们家那边有个女学生过年的时候出去玩,晚上回来被人给糟蹋了,人都没放过。”
林二春跟小伙子对上了频率,两人越聊越热乎,交流着各自听说的各种治安和刑事案件,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
林朝阳的眼神却放在了小伙子搁在手边的一份杂志上,那份杂志封面古朴,上写着“气功”两个字。
他要是没记错的话,这份杂志应该是前年创刊的。
气功呵!
林朝阳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两年好像是越来越受欢迎了。
以后的几年里恐怕还会越来越受欢迎,上到达官显贵,下到平民百姓,习练者不知凡几。
这玩意五十年代就受到了政府的注意,最早是用来强身健体的,后来效果越传越夸张,威力越来越大,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已经彻底进入了病态的迷信阶段。
以往林朝阳窝在燕京城里,并没有什么感受。
这次出趟门,才终于感觉到了这个时代躁动不安的脉搏。
第321章 销量疯长
3月5日上午9点,林朝阳同林二春坐火车抵达了家乡,父子俩刚下火车,便看到火车站出站口处上方挂着一幅红底黄字的横幅——
“热烈欢迎著名作家许灵均回乡”
林二春看着横幅脸色兴奋,刚想跟林朝阳说点什么,就看到站台附近有几个人正张望着,他一眼就认出了其中一人正是年前去燕京请林朝阳回乡的郑局长。
郑局长也看见了他们父子,跟身边人说了一句,几人便一起走了过来。
人来人往的站台上,郑局长一行六人,看起来很有气势,正忙着上下火车的乘客立刻给他们让出了一条路来。
“朝阳同志,欢迎欢迎!”
“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县长刘学义,这位是县政府办公室……”
郑局长去燕京见过林朝阳,因此他当先给林朝阳与县里来迎接的几位领导互相介绍了一下。
来迎接林朝阳的主要是县政府的人,其中县长刘学义、县委常委兼办公室主任李主任、文化局局长、宣传局局长和干事,算上郑局长这个文化局副局长,一行六人,场面看起来颇为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