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别薅了,再薅爷爷胡子都被你薅没了!”
陶玉书擀着面皮,眉眼含笑的看着这含饴弄孙的画面。
“爸现在也不提回老家的事了!”
张桂芹一手舀馅,放在勺子,两手轻捏几下,一个饺子便成型了。
“有了孙子,他还能想起什么呀?”
婆媳两人聊着家长里短,这时林朝阳从书房里出来,打算帮忙包饺子。
陶玉书说道:“不用了,你歇着吧,等着吃饭就行了。”
最近林朝阳在写《棋圣》的剧本,赶上过年进度一直不算快。
到了晚上,饺子包好了,一桌美味佳肴也上了桌,一家人坐到餐桌边。
“不说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大联欢搞的阵仗挺大吗?”陶玉书边说着,边打开了电视机。
春节前几天,央视就在预告三十晚上的晚会,只不过这回跟以前不一样,不叫“春节大联欢”或者“迎新春文艺晚会”了,改叫“春节联欢晚会”了。
时钟还没到八点,赵忠祥那张国泰民安的脸庞出现在了电视荧幕里。
“各位观众,在这欢乐的除夕,中央电视台全体工作人员祝您阖家幸福,万事如意,春节愉快!
今天晚上,本台采用现场实况直播的方式为您播出春节联欢晚会的文艺节目。
为了使您能够欣赏到自己喜欢的节目,我们在现场安装了四部电话,供首都的电视观众点播使用……”
现在国内电视台压根就没主持人这个职务,要么是报幕员、要么播音员,春晚开头出现的赵忠祥就是报幕员。
但今年的春晚与众不同,开场设置了四个主持人,分别是马季、姜昆、王景愚和刘晓庆。
林二春抱着孙子眼中露出几分新鲜劲,“确实跟以前不一样了!就是这电话弄的多余,哪个老百姓家能打着电话?还不是给那帮当官儿的准备的?”
林朝阳看了父亲一眼。
老同志瞎说什么大实话,这叫与民同乐!
第317章 《渡舟记》
越长大,年味儿越淡,不仅后世人是这样的感受,现如今的人也一样。
归根结底,不是过年这件事有了什么改变,而是心境不一样了。
83年的春节倏忽而过,一晃已经是大年初四了。
林朝阳夫妻俩前天带着孩子回门,回来时后面跟了个尾巴。
据陶玉墨所说,回到朗润湖公寓这几天,她十分想念小冬子,做梦都能梦到他可爱的小脸蛋。
可惜她抱着小冬子喜欢了没两天,就跟陶玉书请假,说是同学约她去庙会。
今天陶玉书自己带孩子,午饭是林朝阳做的。
午饭后林朝阳收到了《花城》寄来的稿费单,这次的稿酬标准是千字20元,全文共25万2千字,合计稿费5040元。
等他从外面回来,陶玉书刚把孩子哄睡,她对林朝阳说:“我这产假都休快两个月了。”
林朝阳自然知道她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在家待了一个多月,陶玉书的状态用一句东北话来形容就是——闲的五脊六兽的。
跟看孩子相比,她更喜欢工作,从孩子满月之后她就一直在林朝阳耳旁吹风。
林朝阳为难道:“上班倒没什么,冬冬怎么办?”
“不是有玉墨嘛。”
“玉墨过段时间就上学了。”
“白天让妈帮着带,晚上我来带。”
让张桂芹来帮忙带孩子,她当然是乐不得的,老两口愿意就在燕京不就是为了含饴弄孙嘛!
陶玉书早已打好了腹稿,看起来是铁了心要回归单位了。
“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带孩子,我都替你累得慌。”
“这有什么累的,一手抓事业,一手抓家庭,这才叫新时代女性。”
陶玉书见林朝阳没有反对的意思,欣喜说了一句。
“新时代女性,你就不怕以后儿子跟你不亲?”林朝阳恫吓道。
“亲不亲也不妨碍我们的母子关系。”陶玉书面上风轻云淡,可眼中还是藏着几分不舍,“他以后总会长大的,我们没办法陪他一辈子。”
林朝阳玩笑道:“你要是活的够长,也说不定。”
陶玉书心中被勾起的惆怅,在这句话之后瞬间消弭,她没好气的瞪了林朝阳一眼,“整天胡说八道!”
陶玉书要上班,林朝阳当然不能拦着她,反正他最近不上班,又有母亲照顾,完全顾得来。
夫妻俩商议之后,过了两天,陶玉书便出现在了《燕京文学》编辑部。
产假90天,陶玉书一直工作到了临盆,如今生完孩子还不到两个月,她又走上了工作岗位,谁看了不得说一声爱岗敬业?
轻松了一个多月的同事们在陶玉书上班之后立刻就感受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明明她也没说什么,没做什么,只是坐在那里。
这大概就是卷王的威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