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文豪1978 第3节(2 / 3)

的那些水货,便宜到没边儿了,进到我们这里来,少说也得翻个五倍八倍的,十几二十倍也不费劲,简直就跟捡钱一样……

这批墨镜我跟那老板磨了半天,讲到三块钱说什么也讲不下来价了,我跟本地人聊天,他们说这玩意成本也就几毛钱。

后来我跟那老板说,下回再进货我进一千副,他才同意给我两块五一副。

嘿嘿,你猜我卖多少钱?”

杜峰说到这里,一脸神秘的问林朝阳。

“十八块。”林朝阳说。

杜峰立刻竖起大拇指,仿佛听见了什么高论,“厉害,姐夫!”

“得得得!少拍马屁。”陶玉书不耐烦道。

蛤蟆镜的价格在街面上又不是什么秘密,林朝阳知道自然不奇怪,杜峰这个姿态是十足十的马屁精。

紧接着,杜峰又说起了他卖货的一些事。

他从深圳进了二百四十副蛤蟆镜,大半个月的时间,卖了快二百副,其中有近一半都是卖给了部队的战友,还剩四十副也就这两天应该就能消化光。

进价两块五,售价十八块,这一进一出,杜峰净挣3720块钱。

不过据他所说,他还让两个朋友帮忙代卖,得给那两人分出去五百多块钱。

“刨了我去深圳的食宿和路费,这一趟我赚了快三千块钱。”杜峰面带骄傲的说道。

按照杜峰在部队的工资,这些钱几乎相当于他八九年不吃不喝的收入。

陶玉书的脸上忍不住露出惊讶表情,“你们这钱也太好赚了吧?”

杜峰情不自禁的笑起来,“我也觉得赚的确实容易了点儿,除了进货那几天累了一点,卖东西的时候根本不用愁,大家都抢着买。”

“商品供应匮乏,供小于求,自然就会产生这种效应。”林朝阳说道。

“姐夫说的对。”

“那接下来呢?你准备接着干?”陶玉书问。

“当然了。”杜峰意气风发,浑身上下散发着自信,“过两天等这批墨镜卖的差不多了,我就去深圳,这回我进它1000副。姐,下回你再见到我,我可就是万元户了!”

“狂的没边儿了!”陶玉书对杜峰翻了个白眼。

林朝阳看着小舅子得意洋洋的样子,含笑不语。

第241章 骗我可以,别把自己给骗了

改革开放初期遍地是黄金,不是一句空话。在这年头,只要胆子大,赚钱不是问题。

难点在于不被坑、不被骗、不被抓,并且还能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

八十年代有多少弄潮儿天胡开局,很多人总会把时代的馈赠当成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取得一点成绩后便飘的不知所以,最后落得惨淡收场。

在81年这个当口,杜峰能够有退伍做生意的胆气,赚钱是肯定的,能不能做大做强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不过看这小子飘飘然的样子,少不了要摔点跟头。

吃一堑,长一智,起步的时候遭遇点挫折也是好事,总比做大了以后再摔跟头要好。

“姐夫,晚上别做饭了,我请你们去老莫吃饭。”

“赚点钱不够你得瑟的!”

陶玉书骂了杜峰一句,拒绝了他的请客,林朝阳也说道:“礼物我们收了,饭就别吃了。你的生意才刚起步,有时间把精力多放在这上面。”

被他们夫妻俩一打击,杜峰来时那得意自鸣的姿态放低了不少,在家里吃了顿饭就离开了。

“真是狗肚子里存不住二两香油!”

等杜峰走后,陶玉书总结了一下自家表弟的状态。

“之前一直赚死工资,现在冷不丁赚了这么多钱,肯定要经过这么一个阶段的。”林朝阳说。

陶玉书看向他,“你赚那么多稿费,我也没见你得意忘形成他那个样子啊?”

“那是因为我知道我以后赚的肯定比现在多,现在你要是给我个一百万,我说不定比他还飘。”林朝阳笑哈哈的说道。

陶玉书也跟着笑了起来,但她却没把丈夫的话当真。因为她相信,即便是丈夫现在真的赚了一百万,也不会那样摇头摆尾的沾沾自喜。

她想到杜峰的状态,“他这个性子真是让人不放心。”

“年轻人嘛,早点摔跟头未尝不是好事。”

林朝阳坚信一句话:人教人,百言无用;事教人,一次入心。

又过了两天,林朝阳收到了人文社支付的《牧马人》和《小鞋子》的稿费,他们要搞个小说选,而且还是出版到友邦南斯拉夫方面的。

稿费也不多,千字六块,按照两篇小说的字数也就是四百五十块钱。

最近一年,林朝阳哪怕是没有新作品发表的时候,每隔一两个月也会收到一笔稿费,有时候甚至是一个月好几笔。

出版稿费、加印稿费、转载稿费……林林总总加在一起,一年光是这些稿费就有大几千块钱。

这就是作品产量高的好处,像其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