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益案是陛下钦点的不良人查案,赵洵又是冯昊点出来的,也就是说赵洵是奉了圣旨,你这个时候去教训他,不是打陛下的脸吗?”
“儿子该死,儿子该死!”
吕忠吓得面如土色,狠狠扇起自己耳光。
“让他去查吧。身正不怕影子斜,咱家没什么可怕的。”
郑介又呷了一口茶,话锋一转道:“倒是钦天监那边叫人盯紧一些,陛下似乎对袁天师不甚放心。”
“儿子记下了。”
吕忠连忙道。
但是扇的巴掌仍然不敢停下来。
“行了,以后长点记性,不该说的话不要说。”
郑介顿了顿道:“真出了问题,没人保得住你。”
…
…
赵洵当然不是愣头青。
他知道自己和郑介的关系远不如和永和县主、齐王世子的近。二人之间最多算是点头之交。所以他肯定不能用查齐王府的方式去查郑介。
准确的说他需要找到一个机会。
一个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可以光明正大登门的机会。
结果这个机会还真让他找到了。
八月二十七,郑介寿辰。
这个信息是冯昊告诉赵洵的,赵洵觉得很有用。
郑介寿辰,肯定会宴请很多宾客。
以赵洵的身份单独前往肯定不太够格。
他有两种选择,一是以成国公世子的身份陪老爹赵渊前去给郑介祝寿。二是以不良人的身份陪着不良帅冯昊登门。
两种都可以。
赵洵仔细想了很久,又征求了冯昊的意见,最终还是决定以成国公世子的身份前去。
因为以不良人的身份前去祝寿,一来不太讨喜,二来目的性太强。
如今是多事之秋,满朝大佬都知道赵洵奉旨彻查王忠益案。
而赵旭去了不可能不旁敲侧击吧?
以不良人的身份太过招摇。
既然目前赵洵只是怀疑郑介是幕后黑手,没理由上来就这么搞,太伤和气。
郑介也是有头有脸的人,是要面子的。
至于冯昊,他个人去否就不是赵洵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混到这个层面的大佬,抬头不见低头见,相信能够体面的处理好,不会让人觉得尴尬。
赵洵只需要做好自己。
接下来就是要准备一份寿礼了。
寿礼要合适,不能太豪奢也不能太寒酸。
太豪奢容易被御史言官指摘,弄不好惹一身骚。
毕竟勋贵阶层被视为帝国寄生虫,最容易招黑,还是谨慎点好。
太寒酸就有些不尊重人了。
内侍监好歹也是内相,与外相合称为二相。
送这样人礼物必须要有分量。
最重要的是要投其所好。
郑介也是人,是人就会有好恶。
赵洵决定就这件事咨询一下送礼达人旺财。
小胖子不仅有经商天赋,拍马屁的本领也是一绝。
有些话赵洵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的但小胖子总能脸不红心不跳的说出来。
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办比较合适。
赵洵相信小胖子一定不会让他失望。
…
…
第51章 玉真居士
在大周朝堂,站在权力巅峰的那批人永远明白妥协是最重要的事。
与之相比,任何事都不值一提。
在权力的斗争中,不可能有人永远是赢家,也不可能有人永远站在峰顶。
这就需要妥协,需要利益交换。
而掌握这其中平衡的便是皇帝。
郑介过寿,看似只是一个寿宴,其实也是各方势力角逐的一个戏台。
左相、右相、钦天监、各位亲王、乃至浩然书院的态度都很引人关注。
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会被放大,被解读,引申成更深层次的东西。
常年处于这种权力漩涡中的左相陈良辅早就见怪不怪了。
对他来说这只是一次寻常的不能再寻常的作秀而已。
戏台子搭起来了,他只要上去好好演就是了。
至于给郑介准备的寿礼,陈良辅早已命人备好。
在他看来送什么礼不重要,关键是他这个人,他的态度。
只要他陈良辅出现在郑介崇仁坊的豪奢宅邸,就表明了他的态度。
虽然陈良辅和郑介在政治上不算是同盟,但关系也还过得去。
或者说这个内侍监十分狡猾,在政治上不偏不倚,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
如此一来,不管是哪一派的大佬都不会对他反感,都会认为他是潜在的可以争取的盟友。
长此以往,郑介就能够在长安城这池浑水中活的潇洒自在,能够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