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7章(1 / 2)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沈先生真在想,也许锅盔与参鸭汤更配,结果小厅的门被人推开,一身风尘仆仆的赵小郡王出现在三人视线里。

沈先生:……锅盔没机与参鸭汤配了。

花平:……下意识低头喝了一大口汤,这可是小娘子特意为他熬的,吃不到肚子里,岂不是白白担了人情?

作为探事司的秘密据点,老杜既是审犯人的小吏,又兼小据点的厨子,小主人来了,谁都可以偷偷吃自己的那一份,唯独他不可以。

老杜起身,把理应属于他的,未动过筷子的那一份让给了小郡王,还得笑笑盈盈的点出此汤出处:“苏二娘子特意给花平熬的,还请小公子尝尝合不合口味。”

双瑞听到这话,压不住笑意,“只要是苏家的吃食,小郡王那怕尝不出味,也会吃下去。”

沈、花二人:……好像还真是。

苏若锦并不知道赵澜虽然不来苏家蹭饭,可是隔三差五给花平炖的汤,或是备的好菜,都被花平拿到小院与清苦的沈先生分,结果赵澜的鼻子跟属狗似的,每次花平前脚拎来,他后脚就到了。

吃完之后,看过沈先生等他过目的公文,赵澜扬长而去。

望着背影,花平忍不住怀疑,“肯定有人监视我的一举一动,然后一等我拎食盒过来,小郡王他就跟过来。”

沈先生笑道:“那你觉得这个暗探是谁?”

花平皱皱眉,肯定又怀疑道,“难道是黄老头?”

“为何怀疑是他?”

“一个是黄老头在苏记做掌柜,二个,别忘了黄老头的外号叫什么?”

沈先生笑着点头,“极有可能。”

“不是极有可能,肯定是这个老家伙。”花平决定下次试试绕过黄顺看看会不会他前脚来,小郡王后脚就跟过来。

沈先生倒是对另一件事感兴趣,“花小弟,你有没有发现,小郡王现在不去苏博士家蹭饭了。”

花平愣得抬眼看向沈先生,“好像是哟,为什么?”

“你天天跟苏家人接触,我还想问你为什么呢?”

花平:……难道是小郡王不满苏博士?如果不满,为何一听到有关苏家的事就亲力亲为?

沈、花二人还真没弄明白赵小郡为何不去苏家蹭饭了。

第二日一早,花平早早去了苏家,先教孩子们练拳脚功夫,吃完早饭,一行人出发去文山街。

又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季节,裁出鹅黄新绿,山光明媚。

到达文山街时,快要到中午了。

明明经营的是早餐铺子,快到中午,大堂里的人居然还是满满的,几乎每人面前都是一碗面,而且是精致的苏式汤面。

一碗苏式面端到食客面前,首先一场视觉享受,汤清葱绿面白,犹如一张小写意,透出文人雅致。

其次是味,不仅要求汤清而不油,还需味要鲜而食后口不干,配以各式浇头佐面,生生把早餐铺子吃成了中餐食肆。

还真让苏若锦没想到。

叶怀真从柜台里面迎出来,“小东家——”

“这是你的主意?”

叶怀真点头,“上次你来时做了一碗,看着清汤寡水,实则喷香扑鼻,咸淡适中,我也挺喜欢,于早便试着做了卖,效果很好。”

果然是干掌柜的,就是有生意头脑,苏若锦挺高兴的,把自己知道的苏式汤面一些特点一一告诉她,什么叫‘宽汤’、‘紧汤’‘重青’‘免青’等,培养食客的老饕精致感。

第166章 苏记早茶

史二两口子一个铺前、一个在后厨忙得脚不沾地,三个儿子,两个跑堂,一个采办,另雇了两个婆子,一个烧火,一个专门洗碗筷、打杂。

苏若锦站在早餐铺面前,看着充满文人气息的文山街,突然想到了后世的早茶文化,既然早餐铺的吃食花样这么多了,为何不再多做一步呢?

把苏记早餐铺做成早茶铺子,契合文山街的文人匠气,岂不更好?感谢赵小郡王的大手笔,整了个小院送给她,她把靠近铺子的东院隔了两间出来,做了早茶室。

早茶,南方较为特色的餐饮文化。饮早茶,字面意思,喝早茶,但此“茶”非彼“茶”,有着更广泛的意义。饮早茶,涵盖了吃早饭,喝茶,以及消磨社交时间。

南方早茶主要有两大流派,一个是苏式早茶,代表地域是扬州和泰州;一个是粤式早茶,在广府地区流传。

广府亲友之间常有‘得闲饮茶(粤语,即‘有空喝茶’)’之说,有空一起喝茶是广府人生活交际的重要一环。广府人的喝茶并非真的只是去喝一两杯茶,而是与亲友于茶楼,点几件茶点,泡上一壶茶,谈天说地,填饱肚子与消闲取乐两得。

扬州流传‘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这里的‘皮包水’,指的就是扬州的早茶文化,而‘水包皮’指的则是扬州的澡堂文化。这体现的是扬州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而我们也能从中看出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