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
“千真万确!”
一名紫衣学子道:“大隅大苍世代之仇,怎么可能允许他国学子来挤占本国学子之路?他们本国学子更加不能允许吧?”
白衣学子道:“在一般人看来,是不被允许,但是转换一下却又完全可以接受,因为大苍国有言在先,想参加大苍国的科考,必须先转换大苍国籍,并以天道为誓,毕生效忠于大苍国,这样一来,就不是大隅学子挤占大苍学子的科考晋升之途,他们本身也成了大苍学子。”
学子们围绕这一从未出现过的科考变故展开了讨论……
他们隔壁,两名老年文人停下了酒杯:“周大人,隔壁学子的讨论,你想必也听到了,有何判断?”
此人对面的另一老年文士轻轻叹口气:“曹大人身为翰林院学正,自然一切了然于胸,面对因科考取消而陷入绝境的万千学子,开放这么一条学业重启之路,明着是延续圣道之光,事实上却是灭一国之文道根基,何其毒也!”
他们的打扮虽是文人,但从他们的气度以及他们彼此的称呼来看,这二人,都是在职朝官,今日只是微服而入酒楼而已。
周大人道:“曹大人既然已经看出,朝堂各位大人想必都已知晓此为大苍强国之计,却不知有哪些应对之法?”
曹大人道:“老夫倒是向陛下提出了建议,我朝也校大苍而行,亦可面对大隅国学子开放科考之途,一旦开放,大隅西部十二州之学子,又何必舍近而求远?直接入我夜郎科考岂不更妙?”
周大人闻言大喜:“曹大人此计大妙也,大隅西北十二州距离我夜郎国更近,更关键的是,我夜郎国与大隅虽然亦有边境之争,但并非大隅与大苍那样的历世之仇,大隅学子入我夜郎国,比入大苍国更加容易接受,我国亦可在此番变局中,坐享大利。”
曹大人长长叹息:“老夫觉得甚好,周大人也觉得甚好,奈何朝中大臣们对此有分歧,众位大臣均言,本国与大苍不尽相同,大苍国借青莲论道之机,在本届科考中拥有更多的进士名额,足有1560名,即便被外来之子有所冲淡,本国学子比上届依然拥有更多的机会,而本国进士名额只有216名,如何能让外来之子挤占?”
周大人瞠目结舌,有些话在心头盘旋,但也说不出口……
大苍国的这招绝户策,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就是一条真正的强国之策,借科考这个香得无与伦比的香饵,吸引别国学子来投,人才战略的宏图宏伟无比,前景更是无比的光明。
但是,架不住人有私心啊。
夜郎国只有区区216名进士名额(圣进士36,赐进士180,三等国度惯例),而朝中多少大员的子弟脖子伸得老长,等着这次改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