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赝太子 第797节(1 / 2)

“见微知著,太孙为人,可以知矣!”

“可惜,我张岱没有福气!”

张岱都不必去山外看,只微微转头,透过那扇半开的窗户,就能看到一些光,看来,民变已急,快要赶到了。

面对来人转达的太孙提醒,张岱沉默了,嗓子有些沙哑:“请你回复太孙,就说……本官不会离开。”

“本官平生无有不见人之事,因起了民变,就避让?”

“不,我不离开!”

使者像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回答,沉默下来。

张岱略沙哑喉咙,摆摆手,催促:“走吧,你就这么回复太孙。”

使者见状,默默退下。

脚步声远去,张岱也不看,他坐下去,低头继续翻阅和批示文件,仿佛使者所说的民变已起,并无影响一样。

片刻后,又有人进来。

张岱头也不抬地说:“勒三,把茶放桌上就成。”

一杯参茶,就这么被放在桌面上。

张岱已是看完了手里的文件,拿笔批示:“尔等既身任其职,说是报灾施赈,为何又卖了粮,并且卖粮,竟然还有账本留存,真是匪夷所思,汝等颠三倒四,连手脚都忘了擦干净,这时还想乞告脱罪,为时已晚,自是难逃三尺王法……”

笔迹一丝不苟,张岱才写完王法这二字,墨水已尽,就想再蘸一侧的墨砚,突然,他动作一顿,似有所觉抬起了头。

来送参茶的人并没走,这不是身侧仆人的性格和规矩。

一眼看去,“唿”然站起身,将墨砚和参茶打翻,水淋淋的泼了一大片,甚至泼到了手上,烫的专心的疼

张岱犹还未觉。

“太孙?”

第1327章 操之过苛过急之罪

苏子籍已脱掉了油衣,穿的是常服,绛纱袍,白纱中单,似乎根本没有染上一点雨水和泥秽。

他看了一眼惊得瞠目结舌的张岱,问:“怎么,不认识孤了么?”

“太孙!”

张岱这才猛醒过神来,俯伏在地行礼:“这……这太出于臣的意外……”

太孙已派使者告诉民变已起的事,足以说明太孙重视民变,知道民变有多危险。

可既已知道民变危险,又为何亲身涉险?

难道是为了他张岱?

不,不可能!

并且,为君者,为太孙者,也不能任性。

只仅仅磕了下头,张岱已恢复了清明,起身一躬身:“太孙您,不能在这里。”

“你或疑心孤为什么来?”

听听外面,雨声和喧闹声已隐约听闻,苏子籍看着,举着火把的百姓就已越过中山了。

现在已能隐隐听到外面的动静了。

站起身,从半开的窗户望出去,能隐隐望到。

这道观本就坐落在山上,位置比半山腰高一些,不到山顶,却也差不了多远。

以张岱现在站的位置,一侧头,就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火光。

“也许是孤耿耿于怀,想问你,为什么要留下吧?”苏子籍望着越来越靠近的火光,说着。

刚才靠近,张岱宁知是死,却态度从容,还批示公文,一丝不苟,大有刀斧临身而不变容的态度。

不得不说,不看张岱才能功绩如何,只看这震惊,就的确不是普通人。

这样的人,劝也没用。

可为什么要从容赴死,给自己埋个地雷呢?

要说恨自己,第一看见自己的反应却也听不了假。

听了太孙问话,张岱颊上肌肉不易觉察抽动了一下,沉默了。

苏子籍便也不再问,也不坐下,只望着张岱:“不说这个了,孤只是想问,你要调查粮仓,惩治贪败,却惹得民变,有这一条,怕是以后史书,难逃其咎,你——不悔么?”

仿佛,太孙来这一趟,就是为了问这个问题而已。

太孙没开口继续质问,张岱松了口气,即便太孙这个问题同样很尖锐,表情却很平静,答:“太孙,这是两回事,食国家俸禄,就办国家之事,哪有既能办事,又有赞誉的两全事呢?”

“有,也非我张岱能办!”

“并且,天下难事,毁谤事,总有人去办,为什么不能是我张岱呢?”

这样的态度和回答,似乎都在苏子籍的意料之中,他点点头,并未因此而惊讶。

屋内一下就安静了下来,这一安静下来,隐隐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喧闹,是百姓离这里越来越近的动静。

已经有衙差发觉,紧张布防,喝令禁止。

张岱耳朵动了动,站在那里不动,只望着太孙。

太孙望着窗外远处的火光,突然又问:“你平时清苦,虽有赞誉,其实毁谤也不小,你心里愤过,恨过么?”

这问题,其实也是外面一些人偶尔想到张岱时,会想到的问题。

张岱是个清官,是对自己要求非常高,办事非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