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让苏子籍伏地而拜起身。
承制官由大殿的西门,进入大殿,跪于殿西云:“传制毕——”
就再次侍立于大殿西侧,赞礼官再次赞唱:“鞠躬——”
大乐乐起,苏子籍已鞠躬后,俯伏再拜。
之前的流程中,其实有些细节,更是繁琐至极,这里不再细表,而之后的繁琐规矩,更像是在折腾人一样,一样接着一样。
但苏子籍却甘之若饴,自己其实心里也清楚,这次的册封皇太孙,其实还是太过仓促了。
按照正常的情况,准备的事,就不是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准备齐备,这可是国之重事,哪有这样仓促的?
但皇帝似乎很急,而苏子籍也想早一点将这身份给砸实,所以两方面都很急,而朝臣则是被这个消息给直接打蒙了,等反应过来时,发现皇帝似乎是下定了决心。
皇帝在涉及到皇权时,手段强硬,让人不敢质疑。
既皇帝想要快一些册立皇太孙,别人想了想皇上的年纪,觉得早一点册立储君,或不是坏事,也就听之任之了。
不过,就算是准备得很仓促,但大致该有的也都有,等到一切程序都走完,赞唱官赞唱:“受册宝——”
这就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接了册宝,基本上册立就基本算是敲定了,难以更改了。
捧册宝的官员,在册案前跪下,捧册官将册捧授于读册官。
内赞官这时赞唱:“读册——!”
读册官,就来到苏子籍的跟前,跪着读了立太子的诏册。
读完还不能直接交到苏子籍这太孙的手里,而交给了首辅赵旭,因为这不但是皇帝家事,更是朝廷大事,必须由内阁代表政府,授给册宝。
所谓礼仪,乃是一分都错不得。
赵旭神色肃穆,跪受册宝,象捧襁褓中婴儿一样捧过,这就是大郑朝的继承权。
第1079章 皇太孙
太孙玉玺,与太子玉玺同格。
皇太孙宝,青玉,钮上盘五螭,长92厘米,宽92厘米,高74厘米,印文小篆体,非常简单,就是“皇太孙宝”
金册就非常简单了,就是金箔制的册封诏书,上面雕刻着诏书的全文,别的不知道,太子金册含金90%左右。
赵旭郑重而小心翼翼将册宝跪授给苏子籍。
光首辅授册,就有着多位官员参与,赞唱走位,当册宝交到苏子籍手里时,苏子籍心情满是激动。
他也很难不激动,至于接受不接受?
除非自己突然傻了,还想死,否则都走到这一步了,怎么可能在这种时候放弃!
苏子籍接过册宝,也是一拜。
“轰”
才接过,一道龙吟在耳侧响起,苏子籍目光垂下,就看见这半片紫檀木钿虚影在视野中漂浮,可这时当然不能有任何失仪,不去看。
这一套流程走下来,不光苏子籍额有了一丝薄汗,就连首辅赵旭都有了一丝薄汗。
但都表情郑重,丝毫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疲惫。
“太孙入殿拜见。”赞唱官赞唱,到这步,其实苏子籍已经是太孙了。
进了大殿,铜龟铜鹤,焚着异香,炉鼎丹陛,焕焕漾漾,才发现刚刚来到大殿前时所见到的蜀王,此刻已在大殿内。
此刻大殿里,除皇帝,就只有蜀王和几位王爷和内阁大臣。
看着苏子籍捧着册宝,一步步进来,蜀王用最大力气控制住自己,才没有当场咆哮出声。
他的目光死死锁住这走到皇帝跟前拜下的人,咬着牙,拳握得死死。
“孙臣拜见皇上。”苏子籍隆重拜下。
皇帝高坐座上,神情看去还好,微笑着看着众人,谁也不知道,刚才在太孙朝着一拜时,他突然感到一阵心悸。
不过,已下定了决心,皇帝就没打算中途叫停,这时叫停也来不及了,只能硬挺着受了太孙的一拜,手却猛抓紧了把手,才没有露出异样来。
“诏书已公布明白,你从今天就是皇太孙了。”
皇帝端坐着说,面带笑容:“太孙既是朕的臣,也是你们的君,你们以后就要多多扶持。”
“不过太孙谦逊孝顺,必能以孝事朕,纵因年轻,有不是处,汝等也要多多劝谏!”
“臣(孙臣)诚惶诚恐,凛凛畏命,谨遵圣训!”苏子籍忙叩头答谢,这程序不是太长,有这段话,就辞退了。
皇帝没有打断程序,目送着太孙出门,目光复杂,追随出去,直到苏子籍的身影消失在大殿门口,皇帝才慢慢松开抓着椅把手的手。
苏子籍出门就再次迎来了乘舆和仪仗。
这就是要去东宫了,苏子籍上了舆,在仪仗下直接被抬入了东宫。
东宫是临时收拾出来的宫殿,过去一直没人住,早就布满灰尘,在简单打扫了一下,干净是干净了,不过一进来,就感觉空气中有着一股令人鼻子有些干燥的气息。
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