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监还真知道,忙说着:“督公,这时点,内阁和翰林院都已散了。”
这都什么时候了?
早就过了时辰,再不走,怕宫门都要下钥了。
就算有官员还在办公,还没走,那也必是家里离着皇宫近,离着宫门也近。
这样,有人要去宫门下钥,一般也会先路过办公之处,去通知官员一声,让他们赶紧走。
而且,一般在前朝时,会有一二文官彻夜值岗,但到了本朝,就没有这个要求了。
到了时间,该走就得走。
不仅是因皇帝对臣子压榨没那么重了,也是因皇帝不会放心让外人留在宫里过夜。
真遇到事情了,就要将人叫入宫中。
像是这次,皇帝突然要下旨立代王为太孙,这可是事关储君是谁的大事,一切都得走程序。
并不仅仅是写个圣旨,盖个章,就可以直接拿出去了。
首先,魏世祖建立翰林院,成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
中魏以后,翰林院演变成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成地方官员以及阁老重臣的踏脚石,有“未来储相”之称。
大郑继此制,因此诏书,需要翰林学士拟写,并且向内阁“备案”,得到内阁签署,并且通过朝议,才算合法合规。
哪怕是私旨,也得翰林学士拟写。
马顺德皱了下眉,继续问:“那离皇宫住得最近的翰林学士是谁?”
一听这话,小太监就立刻懂了。
看来今晚是有事啊!
一般来说,到了这个时候,又是下雪天,除非必要,都不会在此刻拟旨,然后去传旨。
可做皇帝的,只要大权在握,又怎么会等着天亮了再下旨?
所以,凡是有什么急事,若在夜里,都会去叫离得近的翰林学士,住得近的翰林学士,一般在皇帝跟前服侍的小太监都是牢记于心,就是防着这种被大太监询问的时候。
小太监知道有事,并且是大事,刚才有点灰心的心情立刻转好,回话:“是梁学士,侍读学士,从五品,住的地方是在离皇宫二三里左右的朝圣巷……”
“你认识?跟着咱家一起出去,带令牌去,说皇上有事,让宫门稍后再下钥。”身旁的太监立刻应声,等马顺德说完,则持令牌而去。
皇宫大门在寅时打开,而在酉时宫门关闭,有紧急情况,一般都只将奏折由宫门的门缝里递进去,而不是打开。
但有皇帝旨意,就可改变下钥时间,不过必须持令牌而去,现在就是这情况了。
石马坊
一处位于巷子里的府邸,漆黑一片,有人从外面向里看,只会觉得里面的人已睡下,或者是空关着。
但此时的府邸内却有着二十几人,都穿着蓑衣,站在后院场中,在雪中林立,个个脸上带着煞气。
这里距离宫门不是很远,骑马也就是一炷香不到时间。
穿着蓑衣的这些人中,为首的正是马顺德刚刚提过的曹易颜。
曹易颜阴沉着脸,整个人都像被阴郁情绪所笼罩,肩宽腰细的他,就像一把即将出鞘的利剑,看着与当年风采出众的读书人已大不一样,另有一番风姿了。
他的目光落在地面上摆着的几具尸体上。
而除了这几具尸体,从别的地方逃来的人,基本都负伤,伤最轻的,胳膊上也被砍了一刀,刚刚包扎,站在屋檐下。
“报!”就在这时,外面又进来一人,因门口有人守着,能通过了暗号进门的人,自然都是自己人。
此人同样身上带伤,一到场中,就立刻单膝跪倒,口中说:“公子!状元坊的据点被破,里面突围出去的人,都逃向东面城门,打算从那里突围!”
“报!将军巷的据点被破,里面的人都被擒杀!”片刻,又有人跑进来,跪下禀报。
这两个人先后带回来的消息,让本就低迷的士气越发往下沉。
他们说完,整个场上都无人说话。
雪本轻飘飘,可现在却感觉砸在地上,砸在蓑衣上,砸在油纸伞上,让人心烦意乱。
而天空中乌压压的颜色,更是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第1054章 猜疑
“情况竟然坏至如此!”曹易颜神色阴沉。
不仅是死伤这样多人,更因在京城的据点几乎被一网打尽!
这可是当年大魏利用几百年天下的余荫埋下的暗手,拔起来容易,再建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了!
毕竟,人心凝聚难,坏却非常容易。
伪郑建立已接近四十年,京城心向大魏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这对应国来说,实是一个重创!
最重要的是,自己现在依旧身处京城中,没能突围出去。
这样多人负伤,就算此地藏着不少药和粮食,只需要养着就是,可依旧是让人心里发慌。
噼啪的雨声,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