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公子提出了以工代赈,等于官府付粮食给重建家园的灾民。
哪怕是孤儿寡母,但凡能动,都能找到一些轻省的活,让他们可以付出劳动,来得到粮食。
药汤更是每天熬得浓浓,去分给灾区的人,让防御洪水后的疾病。
洪水过的地方,苏子籍令人传播谣言,说是蝗神死了,恶魂不散,烧开了水才能喝,岑如柏开始不解,可看得分明,随着时间推移,很多地点在洪水后都发了疫病,在顺安府这里极少出现。
原本如临大敌,觉得在洪灾后可能会再迎来灾区瘟疫频发,借故逃离做事的官吏,全部在事后被苏子籍该呵斥的呵斥,该换掉的换掉。
这样的雷厉风行手段,让岑如柏也十分佩服。
苏子籍听了岑如柏的话,只是摇摇头:“其实还做的远远不够。”
在上一世,遇到灾情时,各方可要远比这世界的官府动作迅速多了。在赈灾方面,更是有着成熟的应对程序,不像在这里,遇到这种水灾,朝廷最多派人抢险,解决了水患的根源,根本就不去赈灾。
但真正的土著如岑如柏,不能理解自家公子的这种“谦虚”,笑着:“公子您可是过于谦虚,我敢担保,您以工代赈的这办法,若是上书给陛下,一定能让陛下龙心大悦。”
这个苏子籍没有反驳,却叹着:“其实以工代赈,早就有之,只是不能普及,更不能形成传统。”
“关键是钱!”
见岑如柏尚有些迷糊,苏子籍扳着手指说。
“第一就是朝廷本身收入有限。”
为什么无论是前朝,还是本朝,都没有什么赈灾的习惯?自然是因全国各地年年都有各种灾情,有些地方甚至时不时就会来一场,次次都赈灾,朝廷哪里有这么多银子?
“第二就是强干弱枝。”
岑如柏立刻懂了,各省各郡县,都得解银上交,地方上其实没有多少钱,偏在这种事情上,朝廷把责任扣在地方上,地方官府有钱就去赈,没钱就闭嘴、自认倒霉,想从朝廷求得银子,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