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王守仁没有用朝廷的一兵一卒便平定了叛乱,真是神乎其技啊!”
朱棣:“宁王失败的原因,固然与其实力弱小,孤立无援和不得民心有关,但也有军事方面的失误。先是沿江强攻安庆,后又回师救援南昌,两次错过南京,是宁王失败的主要原因。”
【宁王叛乱的消息一传到北京,朱厚照便找到了机会,带着万余官兵南下亲征。当他到达涿州的时候,就收到了王守仁的捷报,但朱厚照仍一意南征。】
【朱厚照身边以钱宁为代表的佞幸之臣,早就与宁王交往密切,期待着宁王的叛乱,如今宁王败的这么快,让他们的心情也极其复杂。】
【一些人就想了个主意,要求王守仁将朱宸濠释放,然后再让已经南巡的皇帝陛下亲自“擒获”朱宸濠,以满足朱厚照的虚荣心。】
朱厚照捂脸……
这是他能做出来的事。
【面对这样复杂的政治情势,王守仁急流勇退。他将朱宸濠交给当时还算正直的太监张永,然后称病辞职,以免卷入更多的政治旋涡。】
【所以,终武宗一朝,王守仁平叛的功劳都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直到朱厚熜即位后,王守仁才加官晋爵——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
王华:自家儿子居然真的因为战功封爵了!
朱厚照一惊:“怎么会是朱厚熜,他不是兴王叔家的儿子么?”
【宁王叛乱是明朝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皇权争夺战,但却给南昌附近的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当地社会的混乱,也间接导致了明武宗统治的结束。】
【从第一任宁王朱权开始,历代宁王与朝廷之间矛盾重重。朱宸濠反叛失败后,彻底了结了历代宁王与朱棣一系的矛盾。】
【到了嘉靖年间,王守仁先是守孝三年,躲过了嘉靖初期的大礼议之争,之后又在绍兴创办了阳明学院,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嘉靖六年,广西大藤峡地区再次爆发叛乱,王阳明受命担任总督两广兼任巡抚,前去平叛。】
【此时,王守仁的大名早已传遍天下,王守仁到达广西后,叛军首领卢苏、王受十分害怕,直接投降了王守仁。】
【剩下的叛军也在王守仁的攻击下被剿灭,大藤峡的叛乱几乎被他彻底消灭。】
【平叛后,王守仁因为肺病加重,请求告老还乡,鉴于之前多次请辞的经验,王守仁还不等朝廷同意,就自行回乡了。】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一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王守仁病逝于江西,他的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临终之前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听闻他的死讯,江西的百姓都自发为他披麻戴孝,哭送这位给他们带来和平安宁的阳明先生!】
【到了隆庆年间,王守仁被追赠为新建侯,谥号文成,万历年间更是将其从祀于孔庙!】
一位英杰的逝世总是让人难过的,天幕下许多崇拜王阳明的人都在评论区表达自己的敬意。
直到一个写着“王守仁”的金色名号出来感谢他们,评论区才安静下来。
朱厚照:“历史上的事情不会发生的,阳明先生定会活的更久,朕还要他帮着朕改革朝政,迎接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呢!来人,立刻前往贵州,给先生送去衣食器具,让先生安心在龙场悟道,想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
王守仁:若不是这里没有多少人听老夫讲课,老夫还真不想回去了!
……
【明武宗朱厚照没有留下子嗣,他死后,身为内阁首辅的杨廷和与张太后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在宗室中选择合适的人成为新皇帝。】
【朱厚照没有兄弟,与他血缘最亲近的就是父亲一辈的叔叔们,其中以兴王朱祐杬排行最长,但此时朱祐杬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