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72章(2 / 2)

大明朝堂上武勋的代表,到了正统年间,他成为五大辅政大臣之中唯一的武将,支持发动麓川之役,同时力抗权宦王振。”

“他为人雄毅而有威严,治军整肃,战功卓著。历事四朝,连姻帝室,促成仁宣之治,并维持了正统初年的朝政清明。”

“但就是这样一位将领,却糊里糊涂的死在了土木堡之战中,没有在这场战役中起到任何作用。”

张辅双眼发红盯着王振,如同在看一块死肉!

武将的理想就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但这不是他想要的战场!

井源、王佐等人早已对自己的结局有了预料,他们庆幸天幕的出现,让他们逃过一劫,也将罪魁祸首王振恨到了骨子里。

过去,王振的贪婪对他们影响不大,所以,没有多少朝臣敢于孤注一掷的与王振作对。现在却不同了,王振的罪行罄竹难书,必然不会有好下场,他们也不介意在临死之人身上咬下一块肉!

“大明朝廷的六部重臣损失了一半,国家机构都无法正常运转。”

“20万大军的辎重、骡马、兵器都白白送给了也先。”

“唯一一件值得安慰的事可能就是祸国殃民的王振也死了。”

“但他死的太轻松了,这么多将士,这么多文臣武将给他陪葬,他还不配!”

“像王振这样愚蠢而不自知的人,实在是史上少有。抛开他的恶行,单单他的愚蠢和无知,就足以让他遗臭万年,为万人唾骂!”

宣宗朝的王振迎来了自己的结局,在锦衣卫的酷刑下已经奄奄一息的王振,被满朝文武乱拳打死了。

正统朝的王振也被张太皇太后押下,交给了那些满腔怒火无处发泄的朝臣,朱祁镇还想要为他的“先生”求情,在太皇太后冰冷的目光中,才闭上了嘴。

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在等待一个结局,一个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

第540章 土木之变

【土木堡之变就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之一!】

【朱祁镇带着京城三大营北征,却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朱棣设置的三大营损失殆尽,京城门户大开!】

【朱祁镇本人也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军俘虏,成为瓦剌要挟明朝的筹码。明朝损失了大量精锐部队和武器装备,国力受到严重削弱。】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土木之变中除了军事指挥错误上的直接原因外,与长期以来明朝北方边防政策被破坏也有着密切关系。正是因为北方边防废弛,明廷统治集团政治腐败,蒙古瓦剌部势力急剧膨胀,才导致了这个必然的结果!】

评论区

“王振和朱祁镇毫无疑问是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朱瞻基那些能干的老臣和明朝的政治制度,居然对这一惨败毫无作用……”

朱瞻基:……

“自从朱高炽‘不勤远略’,朱瞻基继承了他的制度。到了正统年间,永乐朝的宿将都已经死了。面对仁宣两朝遗留下来的严重糜烂的边防形势,明朝却没有多少堪用的大将。”

“靖难将领的后裔大多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践经验,大明军队群龙无首。”

“大明朝堂上却陷入了内斗,边疆战争成为了文臣武将争夺权利的筹码,以至于朝臣不敢言边事,而这些情况瓦剌人早已刺探清楚。”

“可见自宣德朝开始的边疆、武备、阉祸何其严重,土木堡之变就是这一切政策造成的结果,这既是封建制度的悲剧,也是朱瞻基个人的悲剧!”

……

朱瞻基:“朕真的做错了!”

朱棣:“日后记住了,不要给蒙古人任何发展的时间!”

朱高炽:“爹啊,常年保持精锐部队的训练,太费钱了!”

朱棣:“怎么着?国库的钱不用来练兵,难道用来支付赔款吗!”

……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