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65章(2 / 2)

人编撰了一本《东征记》,将朱高煦的叛乱行为白纸黑字的记录了下来。】

朱棣:“丢人现眼!”

朱瞻基:“外强中干!”

朱高煦:“怎么可能……”

第533章 仁宣之治

【朱瞻基对待皇叔也算仁至义尽,只将他废为庶人,囚禁在京城,并没有杀他。】

朱高煦犹自不服气:什么仁至义尽,分明是杀人诛心!

【但是朱高煦依旧不知悔改,在朱瞻基来看他的时候,他竟然故意用腿绊倒了朱瞻基。】

【朱瞻基大怒之下,命人把一口铜缸扣在朱高煦头上,朱高煦仗着力气大,竟然举着缸横冲直撞,朱瞻基忍无可忍,命人在铜缸上堆满木炭点燃,最后将朱高煦活活烧死!】

评论区

“这就是大明瓦罐鸡的由来吧。”

“朱高煦怕不是个傻子吧。”

“明朝的皇帝和亲王都很有个性啊……”

天幕下的观众都因为这别开生面的死亡方式哈哈大笑,只有明朝的皇帝笑不出来。

朱棣一口气差点喘不上来,他很想将朱高煦脑子里的水都晃出来,你都已经是阶下囚了,为何还要去挑衅皇帝!

徐皇后对这个儿子的结局不知该说什么,他确实是咎由自取,死的并不冤枉,但这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

【此后,朱瞻基对皇室成员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管制和约束,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进一步削弱了藩王的实力。】

评论区

“朱瞻基规定,藩王不能干预地方行政,不能兼任地方官职,不能与朝中官员联姻,也不能自行来京朝觐……”

“藩王之间不能私下相会,甚至不能随意出城,不能自行决定子女婚假……”

“这样一来,藩王可不就剩下生孩子了吗!”

“据史书记载,明朝庆成王膝下有九十四个子女,更有一百六十三个孙子,以及五百一十个曾孙,他的子女们似乎都继承了其优良的生育基因,他的大儿子有七十个子女,这一纪录在明朝藩王中堪称之最!”

“周王朱橚一脉的繁衍也十分兴盛,到万历年间,周王家族人数已逾三万之众,当然还是比不过庆成王的。”

刘彻:“啧啧,差点就赶上朕的靖王兄了。”

长沙定王之后刘秀:“明朝可没有推恩令,这么多皇子皇孙都要朝廷养着。”

中山靖王之后刘备:“明朝之亡必有藩王一份。”

“从这时候开始,明朝的藩王兼并土地,广置田产,货殖经商,繁衍子孙,朝廷还要每年给他们俸禄和赏赐,明朝的藩王制度彻底变成了‘养猪’制度!”

朱元璋心下一惊:“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朱棣:“朕可以允许他们参加四民之业,也可以通过科举入朝为官,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不要想着子孙后代都被朝廷供养了!”

朱瞻基:“不得不承认,汉朝的推恩令真是一个好政策!”

【朱瞻基不同于他的父亲,他的性格更像祖父朱棣,他放弃了父亲准备迁都南京的计划,将北京当做都城。】

【在政治上,朱瞻基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提升内阁地位,任用贤能之士,如“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等人,清革前弊,以振朝风!】

【自宣德朝以后,明朝的内阁成为了皇帝和六部之间的桥梁,其职责扩大到咨议、建言、纠弹、军务、边事,成为皇帝身边最高的决策核心!】

评论区

“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不仅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也是决定大明朝政治走向的辅国之臣。”

“三杨内阁是整个明朝历史上最有名望的内阁,当时人称: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

朱元璋:“朕废除丞相又白做了是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