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62章(2 / 2)

难以为继的原因。】

【古代很多好的政策都被官僚体制和朝廷自上而下的腐败断送的,明朝的官僚集团更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独一档。】

刘彻对此深有体会:“朕的盐铁官营,本是对百姓和朝廷都有利的政策,却被贪官污吏中饱私囊,直接断送了!”

【而且,郑和下西洋只是官方的航海行动,却并没有彻底打破海禁的政策,民间私人出海还是被禁止的。因此,明朝统治者没有看到海上贸易带来的繁荣。】

评论区

“宋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无法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西方交易,大部分税收都是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

朱元璋抓住了重点:“咱的大明不能被宋比下去!”

朱棣:“天幕说的有理,朕已经决定开放海禁政策,将来可以允许私人船只跟在朝廷的船队之后,只要他们缴纳足够的税银,朕可以为他们保驾护航!”

换个角度,思路瞬间打开。

朱高炽:“父皇,咱还可以多开一些港口,新建一些造船厂,每一只远洋海船都得从朝廷购买,每个出海的船只都要向朝廷缴税,一来一回,他们不就是给朝廷打工的了嘛。”

朱棣很欣慰,难得有一次他们父子二人的观念一致了。

……

【从此后历史的发展来看,朱棣的决定无疑是明智的,是超前的!】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强大,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机遇,不断推动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进步。】

评论区

“能够穿透历史的迷雾看到未来的统治者是伟大的,比如秦始皇对统一的长远布局,汉武帝对匈奴的强势出击,唐太宗对夷狄的一视同仁……”

【我们曾经亲手打开了世界的大门,却又与海洋时代擦肩而过。就在郑和的船队第七次回到国内的八十年后,葡萄牙人乘船来到了澳门,自此,这条海上贸易线就被西方人掌控了……】

郑和:“什么!”

那些西方红毛夷居然也能横跨大海!

朱棣:“葡萄牙?”

郑和:“陛下,臣在欧洲曾听过这个国家的名号……”

【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在罗马人来到之前,当地的原住民都处于一种蛮荒的状态,公元前140年,罗马征服了葡萄牙,将其作为罗马的一个行省,一直统治到公元五世纪。】

【此后,伊比利亚半岛就被北边的日耳曼人,北非的穆斯林摩尔人相继入侵,幸而当地的哥特人不断抗争,才重新统治了伊比利亚半岛。】

【公元1179年,葡萄牙地区成为王国。1279年,国王迪尼斯一世继位,在全国范围内排斥西班牙语,推广葡萄牙语,并在1290年创立了葡萄牙的第一所大学。】

天幕第一次接受西方的国家,天幕下的观众都在对己方对比。

苏轼:“这葡萄牙正式建国的时间都已经是南宋孝宗年间了。”

王安石:“1290年,已是元朝初年,中原大地陷于蒙古铁蹄之下,西方却在新建大学,逐渐走上文明之路……”

【1297年,葡萄牙与西班牙签订《奥卡尼塞许条约》,明确了两国的国界,自此葡萄牙成为14世纪欧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

【15、16世纪,葡萄牙进入全盛时代,在非、亚、美洲拥有大量殖民地,成为海上强国。】

朱元璋:“看此国疆域,东、北连接西班牙,西、南濒临大西洋,若不想与西班牙争夺地盘,他就只能向着大海发展。”

朱标:“这大约就是天幕所说的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的区别吧。”

【公元1415年8月21日,当航海家亨利率领葡萄牙舰队征服北非的伊斯兰贸易中心休达。葡萄牙殖民帝国正式成立,这也标志着葡萄牙王国成为海上强权的开始!】

朱棣一惊:“1415年不就是今年么!”

是的,西方现代国家的崛起并不遥远,这一年正是明永乐十三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