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还算小打小闹,大明真正的威胁来自于北方——北元残部!】
【为了抵御来自蒙古草原的威胁,朱棣不仅将都城迁到了长城脚下,还亲自组织了五次北伐,廓清漠北!】
朱元璋神色不善道:“亲征北伐?你的永乐朝无人可用了吗,还需要你亲临战阵!”
朱棣:张玉和朱能都不在了,朕可不就是无人可用吗……
【元朝灭亡后,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之子爱猷识理达腊率残部逃往漠北,仍自号“元”,史称北元。】
【朱元璋为了防止北元残余势力东山再起,多次派兵北征,洪武十一年(1378年),爱猷识理达腊去世,他的弟弟脱古思帖木儿继立。】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被明军将领蓝玉击败,在逃亡过程中被部下杀死。】
【脱古思帖木儿死后,北元势力陷入混乱。洪武末年到永乐初年,蒙古诸部分裂为三部:兀良哈部、鞑靼部和瓦剌部。其中,鞑靼部位于兀良哈语瓦剌部中间,势力较强,依旧沿用元的国号。】
【建文四年,蒙古可汗在坤帖木儿在内乱中被杀,篡位的鬼力赤并不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人,因此,在《明史》上他被称为鞑靼可汗。】
朱标:“快,将这些都记下来,这可是预先了解蒙古动向的好机会。”
【鬼力赤的出身导致其他部落并不认可他的统治权,比如,瓦剌部的首领猛可帖木儿就直接拥兵自立,自称瓦剌王。猛可帖木儿死后,瓦剌部再次一分为三。】
【永乐四年(1406年),鞑靼权臣阿鲁台杀了鬼力赤,迎立了黄金家族的后裔本雅失里为可汗。】
【鞑靼与瓦剌长期对立、相互攻杀,但也常常联系起来一同南下劫掠明朝西部和北部,成为明朝永乐年间边境最大的威胁!】
【朱棣即位后,起初对鞑靼和瓦剌各部实行招抚政策,但鞑靼部还想要恢复元朝的统治,时常派兵南下劫掠。】
【永乐七年(1409年),鞑靼再次南下袭扰。朱棣派遣使者郭骥前往鞑靼部招抚,却被鞑靼可汗本雅失里杀害,这成为朱棣北伐的直接导火索。朱棣决心通过军事手段来维护明朝的边境安全,向周边小国展示明朝的军事实力!】
朱棣:“到了亮拳头的时候了!”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只要将蒙古打残,高丽、日本等小国就不敢扎刺!
【朱棣任命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率领十万精兵讨伐鞑靼。】
【开战后,丘福取得了一定的胜利,然后他便开始轻兵冒进,最终被被瓦剌主力包围,明军损失惨重,丘福等明军主将尽皆战死!】
评论区
“丘福出身行伍,早年便在北平服役,积功至燕山中护卫千户,隶属于燕王朱棣麾下。”
“在靖难之役中,丘福与朱能、张玉一同夺取北平九门,控制北平全城。”
“白沟河之战时,丘福率精兵直捣南军中坚。此后,他在夹河、沧州、灵璧等战役中,一直担任燕军前锋。”
“朱棣登基后,论功行赏,丘福被封为淇国公,获赐铁券,子孙世袭,还被任命为朱高炽的太子太师,也负责教导皇太孙。”
“但在这场北征之中,丘福撇下大军主力,率千余骑兵先行,并在胪朐河以南击败鞑靼游骑。他趁胜渡过河水,俘获鞑靼尚书,却亲信了这个尚书的忽悠,疾驰前往追击本雅失里。”
“然后不错所料,孤军深入的丘福被鞑靼大军包围,最终与王忠、火真一起被鞑靼俘虏杀害,麾下将士也全军覆没……”
“这个靖难的功臣,永乐的东宫辅臣,生性朴实,作战勇猛,最终却落得个被剥夺了爵位,全家流放海南的下场……”
【永乐八年(1410年),朱棣率领50万大军北伐鞑靼,其中真正参与作战的可能只有三万人,他们配备了大量的火器和战车出征北伐,这是朱棣第一次亲征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