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o2章(2 / 2)

蒙古,诱使其互相残杀,但收效不大,也为后来的国破家亡埋下了伏笔。】

【金国与南宋的关系,就如同辽国与北宋的关系,两个难兄难弟携手一起滑向亡国的深渊……】

【通过绍熙内禅上位的赵扩,有心整顿朝政,加强皇权。但扶持他上位的赵汝愚、韩侂胄等人却趁机掌握了朝政大权。】

【宋宁宗赵扩,虚心好学,却不求甚解,生活节俭,善于听取臣下意见,但缺乏帝王之资,在用人问题上摇摆不定、邪正不分。】

【赵汝愚是赵光义八世孙,以进士出身进入朝堂,他才能出众,得到孝宗的重用,成为吏部尚书,知枢密院事。】

【绍熙内禅中,赵汝愚作为首倡者和主导者,以功拜右丞相,但他的强势也让皇帝赵扩很是不满,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一触即发!】

【与赵汝愚同样有拥立之功的韩侂胄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权势地位,对赵汝愚产生了怨恨情绪,在皇帝的默许下暗中培植党羽,与赵汝愚争权夺势。】

【韩侂胄制造舆论,诬陷赵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必然不利于社稷,赵汝愚被罢免相位,流放永州,最后暴卒于贬谪之地。】

赵汝愚:“呵呵,本官是官家同宗,你也是皇后的外戚,乌鸦不要笑猪黑!”

韩侂胄:“可是,你再进一步就能威胁官家的皇位,而我却是外姓,只能依附官家。”

要知道,赵汝愚与赵构的血缘关系可比皇帝赵扩还要亲近。

【赵汝愚离开朝堂后,韩侂胄成为新一代权相,韩党成功掌握朝政大权!】

评论区

“韩侂胄是北宋名臣韩琦的曾孙,父亲韩诚是宝宁军承宣使,母亲则是宋高宗吴皇后的妹妹,家世显赫!”

【赵汝愚尊崇道学,将朱熹召到临安,做宁宗的老师。因朱熹是赵汝愚引荐入朝的,因此,朱熹也上了韩侂胄的敌人名单。】

【赵汝愚被贬后,朱熹、彭龟年等人纷纷上奏弹劾韩侂胄,被韩侂胄排挤贬谪。】

【韩侂胄当政之时,凡是与他意见不合的都被称为“道学之人”,他将矛头指向朱熹等道学家,禁毁他们的著作,甚至将道学斥为“伪学”。科举考试中,只要出现涉及义理的言语,一律不予录取。就连儒家经典中的六经、《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等书都成了当时的禁书。】

孔子:这可真是无妄之灾!

孟子:所谓的道学到底是什么?

始皇:这才是真正的焚书禁儒啊。

唐宋文人学者:不能涉及儒家经典,怎么考科举?

……

【继而赵扩下诏,订立伪学逆党籍。名列党籍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凡与他们有关系的人,都不许担任官职或参加科举考试,这一举措使得大量士人受到牵连和打压。】

唐宋文人学者:得,不用想怎么考试了,他们连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了!

评论区

“这份名单中包括赵汝愚、周必大、朱熹、徐谊、彭龟年、袁燮等五十九人。”

“道学家并不是这张名单的共同点,只是这些人都曾直接、间接触怒过韩侂胄或其党徒。”

“在订立名单之前他们大多都已被罢官免职、流放充军,这个名单就是将之前的党派之争套上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外衣。”

……

【为了打击理学人士和异己力量,韩侂胄采用一刀切的手段,将儒家学说与程朱理学混为一谈,制造了长达6年的庆元党禁。这一举措虽然巩固了韩侂胄的权势,但也引起了士大夫阶层的普遍不满和反感。】

评论区

“韩侂胄的出发点就是错的,他采取的手段也是错的。”

“韩侂胄家世显赫,本人不是科举出身。”

“学了一辈子的儒家经典变成了禁书,所有科举出身的士大夫都得站在他的对立面。”

……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