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之难时,王渊率领军队多次击败金军。赵构即位后,王渊更是被委以重任,成为了御营司的都统制,负责统领全国的军队。”
“在扬州大溃退时,王渊拥兵数万,却对来袭的五六千金骑不作任何抵抗,一心护着赵构南逃。得到赵构的青睐,得以掌管枢密院,节制全国兵马!”
“刘光世没赶上护驾,怕高宗怪罪于他,便在驾前诬告王渊专管江上海船,不给他所部的兵马渡江。王渊一气之下,斩杀了江北都巡检皇甫佐以自解。自此,王渊众叛亲离,为他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
【统制官苗傅自负世代为将,他见王渊丢了扬州却能步步高升,嫉妒不服,怀恨在心。对高宗一味南逃也深为不满,便联合刘正彦在杭州发动兵变。】
【再加上,当时赵构宠信宦官,宦官康履专权,与王渊关系甚密,宦官在赵构的纵容下,肆无忌惮,作威作福,强买民物,凌忽诸将,激发了军民的极大愤慨。】
【苗傅、刘正彦便以诛杀宦官为名,诬陷王渊勾结宦官意图谋反,先斩王渊,然后杀了康履等上百个宦官。】
【之后图穷匕见,胁迫高宗将皇位禅让给年仅三岁的皇子赵旉,由孟太后垂帘听政,改元明受。史称:“苗刘兵变”!】
【这时,同签枢密院事吕颐浩正在建康(今南京),礼部侍郎张浚督军平江(今苏州),他们闻讯后立刻联系武将韩世忠、刘光世等人起兵勤王。】
【苗刘兵变虽然有合理的情由,却也夹杂着个人的野心,两人既无深谋远虑,又无明确目标,进退失据,见到勤王大军逼近杭州,就弃城而逃,赵构再次得到皇位。】
【苗刘兵变让南宋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意识到一味妥协逃跑是不得人心的,只有积极抵抗才能得到天下民心。南宋政权开始加强军队建设,逐渐拥有了与金军抗衡的能力。同时,苗刘兵变也导致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大洗牌,投降派受到重创,主战派重新崛起。】
【主战派吕颐浩因平定苗刘之变有功,晋升宰相,位高权重,大权在握!】
评论区
“吕颐浩,南宋抗金名相之一!”
“金兵攻打扬州时,吕颐浩坚决反对投降,并自请留守镇江,抵抗金兵,得到赵构的赏识。”
“吕颐浩在相位时,主张抗金,坚决反对投降,曾多次请求用兵北方,收复中原失地。他与抗金名将张浚、韩世忠等人交好,共赴国难,功绩卓著。”
“然而,他也颛肆自用、排除异己,力排李纲、李光等名臣,创立月桩钱,给东南地区的百姓留下了上百年的苦难。”
第460章
吕颐浩一惊:“月桩钱?为了北伐,为了筹集军费,老夫也是无可奈何啊……”
从仁宗时期就开始积贫积弱的北宋,经过两党相争、金人肆虐,早已不堪重负,便是想要北伐也没有钱财支撑了。
评论区
“月桩钱是南宋时期为了筹措按月拨发的军饷而额外征收的税款。”
“绍兴二年(1132年),韩世忠驻军建康(今南京),急需军饷。朝廷命令江东漕司每月拨饷十万缗以供军需,但漕司不愿意从自己的腰包里出钱,就向地方摊派,从而产生了月桩钱这一税款名目。”
神宗赵顼:“漕司的钱也是大宋国库的税收,不是你自己的私产!”
王安石劝慰道:“人皆有私心,漕司的钱是用来维持漕运的,若是拨付军饷,就要耽搁粮草输运了。”
“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这笔款项,对治下百姓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月桩钱的征收名目繁多,包括但不限于麴引钱、纳醋钱、卖纸钱……此外,还有因为诉讼而产生的罚钱和欢喜钱等等。”
“月桩钱最初在江东地区推行,后来逐渐扩展至江浙、湖南等地,当地百姓深受其害!”
苏轼:“这些钱怕是不止用作军费,还有官员上下其手,明目张胆的贪污腐败,吸食民脂民膏吧。”